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01160000002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12-2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年度计划总结

睢县民政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16 浏览次数: 【字体:

睢县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狠抓目标任务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补短板、强弱项、优主业、创品牌中推进了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认清形势、服务大局,准确把握2022年新时代民政重点工作新使命 

一年来,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继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县民政系统重点围绕一个中心、锚定两个目标、夯实大体系等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一个中心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在学干结合中练就过硬能力,持续营造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着力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向智慧民政、特色民政发展,民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按照省、市、县委部署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行实地调研、现场督办、协同办理、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在克难攻坚中提速度,在精抓细管中保质量,实现民政工作高质高效落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一件件民生事干成精品、干成亮点、干成样板。

(二)锚定两个目标

1.积极争取和谋划建设项目。坚持项目为王,加强项目推进,推动我县民政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县中心敬老院扩建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新增210个房间,预设床位400 张,目前正在建设中;二是睢县养老产业园谋划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98.7亩,拟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计划申请政府专项债和国开行贷款投资4.5亿元。建设包括:失能半失能残疾人照护中心、康养康复中心、老年大学、护理专业培训中心,该项目建议书已经发改委批复,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三是睢县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谋划项目。全县20所乡镇敬老院改扩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平均每所敬老院增设床位300-400张,全县增加床位7000张,计划争取国开行贷款10亿元。四是睢县殡葬服务综合市场项目。占地面积73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已纳入睢县重点项目,该项目由河南亚翔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目前,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并又争取殡仪馆搬迁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债券3000万元,目前资金到位2000万元,该项目年底交付投入使用。

2.优质共享养老服务发展品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按照楼阳生书记提出的五级书记抓养老工作要求,将养老工作纳入了民生实事“五个一”建设任务,涉及我县共有四项任务,均以超前完成,已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被评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县和省级养老服务先进社区。一是补齐社区养老服务短板。投入500余万元,对全县原有7家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全部提升改造,因区域需要新建一处,利用闲置资产改建一处,使全县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普惠型、立体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实施320户适老化改造任务。在改造中,综合考虑老年人助行、助浴、防滑等最迫切需求,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实施适老化改造,为适老化改造家庭进行了厕所建造、护栏安装、坡改梯等,切实解决了老人生活起居方面的困难,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是提高养老服务品质。投入47万元购买一辆流动助浴车,配备专业护工医护人员,为全县养老机构老人、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免费洗澡、理发、康检等服务。现正在筹集资金,为每个各乡镇、街道购买一辆流动助浴车提升孤寡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生活质量。四是高龄补贴暖人心。2022年,全县共有80-89岁老人16972人,90-99岁老人2974人,百岁老人101人,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300元的标准,共发放高龄补贴资金1362.2万元。

(三)夯实四大体系

1.完善精准高效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巩固脱贫成果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救助资金全部从季度发放改为月发放,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巩固脱贫成果兜底保障作用,全面力巩固脱贫成果。一是社会救助权力下放。2022年1月1日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小额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优化了审核确认程序,提高了救助时效,巩固脱贫成果,兜住兜牢了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二是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221月起,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377元提高到42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88元提高到210元,农村低保兜底户每人每月340元,城市低保人均补助水平由295提高到315元,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由年人均5892元提高到6552。特困人员护理补贴全护理由90元提高到每月每人533元,半自理由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67元,全自理每人每月60元。2022年,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5818户17733人发放城乡低保5490.4万元;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对象4240人,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3598.7万元;三是适当扩大救助范围。积极与扶贫部门对接,再核定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调整优化低保“单人”政策。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残疾人从一级二级智力和精神残疾扩面至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及一级视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从一级肢体残疾扩面至二级肢体残疾人。四是健全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关注全县“三类户”,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每季度与扶贫部门开展一次信息比对,并要求乡镇民政所每季度对本辖区内的这三类人群进行入户走访核查,通过信息比对和入户核查,对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及时纳入相应的救助范围2022年全县共有“三类户”动态监测户3545户8833人(其中享受低保2161户3101人、特困供养人员213人、享受临时救助621人次、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3人、残疾人双项补贴1268人),通过不定期动态监测排查,2022年以来共新增低保1597户1644人、特困供养492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1人、残疾人双项补贴2497人,在巩固脱贫成果期间,做到了精准兜底、精准救助。五是因疫情影响加大救助力度。当前,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叠加,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为确保因疫情影响,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全县所有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每人增发210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共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336.2万元,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另外,按照省市价格联动补贴要求,当食品价格单月同比上涨达到6%时,立即启动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到影响。

2.优化优质规范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绿色文明殡葬新常态持续抓好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殡仪馆建设工作进度,目前建筑主体、墙体内外粉刷、外墙保温、外部管道、路面硬化、整体绿化已全部完成,内部装修正在施工中,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同时,组建由民政牵头,公安、市场监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文明殡葬新风执法监察大队,治理全县殡葬用品市场,2022年,取缔全县制造销售棺材、冥币、纸扎等封建迷信用品96家,经群众举报和执法督查发现劝导制止31例。2022年,全县共火化遗体2639具。二是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对14081名重度残疾人和7225名困难残疾人,发放资金1553.7万元。三是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落实到位。2022年1月起,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950元提高到1050元,2022年,共保障孤儿10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8人,发放保障资金407.4万元。并积极开展“关爱困境儿童”救助帮扶活动,经过深入排查筛选,对10名残疾或困境儿童进行了走访慰问,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购置了书包、篮球、羽毛球、书本等文体用品。四是婚姻登记规范开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做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2022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045对,离婚登记867对,补发结婚登记1170对,登记合格率100%。五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不断加强。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2022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7人次,发放救助物资约2.8万余元;其中,护送返乡28人次,站外救助24人次,切实维护了受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六是社工站建设得到新提升建立了县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未成保护中心,15个乡镇已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站,加大了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力度,畅通和规范了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渠道,提升了民政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3.构建阵地坚实的城乡社治理体系。一是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加大了城乡社区建设及治理力度,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理念,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建宜居幸福社区,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发展继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结合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推进“四个民主”建设,强化民主协商,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健全完善了“一约五会”制度的指导工作,确保了换届后所有行政村建立“一约五会”制度。并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章程、有制度、有活动、有资料台账二是实施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行动。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程序步骤,依法受理登记,按照行政许可承诺办理时限认真做好了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2022年,全县共有社会组织168家,其中社会团体4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7家。新成立社会登记9家、变更登记27家、注销登记2家。全县社会组织覆盖教育、养老、社会服务、社会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在拓展社区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带动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成效明显。按时完成了国家地名信息库专项质量建设3936条的更新工作开展了《地名管理条例》集中宣传活动,补充国家地名词典17条。开展了《地名管理条例》集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地名政策、弘扬地名文化。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进一步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了撤乡设立街道设镇工作进度。城郊乡和董店乡设街道已于7月份经省政府批复挂牌,匡城乡和河堤乡撤乡设镇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在批复中。此外,法制工作、平安建设、文明创建、人事财务工作、老干部工作、妇女工作、放管服务工作、信息宣传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