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12250000001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12-2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工作规划

睢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2023工作总结及下个五年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 【字体:

睢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2023工作总结及下个五年

计  划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一)五年来取得荣誉

2019年-2023年,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县中心工作,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创新与繁荣,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和融媒体改革,全局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务实求真、努力奋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多次被评为全市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帮扶单位、全市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工作优秀单位、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优秀单位、全市“扫黄打非”案件办理先进集体、全市发稿先进单位和全省优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案例、河南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办案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9月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2020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睢县图书馆荣获河南省先进公共图书馆、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图书馆、文化馆被评定为部颁一级馆。文艺精品迭出,睢县豫剧团创作排演的戏曲《惠河湾》获河南省“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银奖,豫剧《锦绣襄邑》获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化优秀剧目奖。戏剧《藏粮》、《惠河湾》和歌曲《从南湖启航》获商丘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二)主要工作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氛围。睢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4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免费对外开放。整合资金18万元购置了一批图书杂志,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睢县图书馆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房屋建筑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藏书总藏量约20万册,建立了图书馆总分馆、数字图书馆和24小时微型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年外借阅览25万余册次。实施总分馆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图书馆分馆26个,文化馆分馆21个,实现全县城乡图书通借通还。建成、挂牌休闲文化驿站20个。建成城市书房4个、智慧书房1个,藏书量3000余册,是群众业余进行休闲、读书的好去处。

2.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开展好文化馆舍免费开放服务。睢县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五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00多场。打造“文化睢县”品牌,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基层”、“文化下乡”、“送戏下基层”、“戏曲进校园”等一系列演出活动,春晚、少儿春晚、春节义写春联、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培训下乡、送书送科技下乡、书法摄影作品展、文艺轻骑兵下乡、非遗文化展演、“寻找村宝”“乡村村晚”“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睢县图书馆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年平均总流通人次20多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23多万册次,年流动服务文献外借数量约10万册次。睢县博物馆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二是文化辅导有声有色,举办各类辅导及培训近万人次。建立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500多个,招募文化志愿服务人员2万多人。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展和传承,县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77项。2022年新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5个、县级非遗名录11个。

四是文化工作者服务基层一线项目有效开展,累计选派了150名优秀文化志愿者到各乡镇提供服务,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做出了一定贡献。

五是积极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挂牌乡村文化合作社40余家,其中白庙乡土楼村新时代文化合作社被省文旅厅命名为2022年“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全县现有AAA级旅游景区两家(睢杞战役纪念馆、承匡古城景区),AA级旅游景区两家(袁家山景区、东关清真寺景区 )。地上文物文保单位59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8处,年接待各类旅客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3200万元。全县近百家家庭宾馆、家庭旅社,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二是强力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吕祖庙(袁家山)文化园项目,获得中央专项资金2000万元,目前正在施工中。睢县博物馆提升工程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争取打造成为省内园林式博物馆优秀范例。

三是现代文旅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深化“文化+旅游”推进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逐步显现。以周龙岗、乔寨等龙山文化遗址和国保单位圣寿寺塔等为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游”业态;整合白庙土楼、周堂乔寨、云腾生态庄园、潮庄芦笋小镇等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游”业态;整合睢杞战役纪念馆、刘庄平民夜校、华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记忆游”业态。打造文旅龙头企业。始终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县建设的重头戏,突出“规划引领、园区(基地)建设、机制保障”,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目前,我县拥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文化产业特色村2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形成了以河南志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汇斋乡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惠济文化大观园被命名为省文旅厅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新增土楼、乔寨两个省级文化产业特色村。开展研学文旅活动,2023年,惠济文化大观园和榆厢古寨好风相从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投入运营,成为睢县研学和市民文化消费新场所。

4.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规范执法行为,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加强对全县文化娱乐市场和文化产品的管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等非法出版活动,健全完善文化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睢县文化旅游市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形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闭环。年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排查12次,开展了旅行社经营业务专项整治、文化旅游市场养老诈骗专项整治、网络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无证文化娱乐场所专项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整治、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剑网”、“清源”、“护苗”“秋风”“固边”“闪电”一系列专项行动,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为县文化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5.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睢州敲琴、胡堂五样调等5项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襄邑美锦传统制作技艺、李家石磨香油传统制作技艺、睢县汤永馨红薯醋传统制作技艺、武氏特针疗法、李洪亮焦饹馇传统制作技艺五项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了皮影戏、二夹弦、睢州敲琴传习所,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舞多次参加国家、省、市非遗项目展演,举办各类非遗展演活动近2000场,鸳鸯转香壶在北京民俗文化宫举办的非遗展览中展出。集中力量修缮了圣寿寺塔、吕祖庙、东关清真寺、汤斌祠堂、无忧寺塔、刘庄平民夜校、亓庄抗日联络站旧址、王氏三烈故居等一批频危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地下文物抢救发掘。对西关商砼站、长岗李老村、城关镇汤庄村、尚屯乡唐庄等处的古墓葬进行抢救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开展了革命文物大排查活动,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利用节日开展红色文物展,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王氏三烈故居”和“商丘第一党支部建立遗址”等革命遗址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的中小学生达1000余人次。

4. 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紧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以主动担当行业脱贫攻坚任务为己任,精心谋划、务实作为、攻坚克难、综合推动,全面完成了行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是立足文化行业特色和优势,努力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二是投入保障,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全面完成贫困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和腰鼓、盘鼓、音响、健身等文体器材。三是推进文化惠民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扶贫”等文艺演出。开展文化培训扶贫工程,多次组织广场舞、腰鼓、盘鼓、戏曲等培训。四是打造流动文化服务阵地,定期到各乡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和流动图书服务。五是定向帮扶严格按照计划和时间节点,严守驻村工作和帮扶工作纪律,扎实有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六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各项防疫政策。

  (三)存在的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尚未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还存在挤占现象,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

2.文旅发展规划滞后,缺乏多元化投资体系。目前各乡镇相继开发了多个乡村旅游项目,但普遍存在着产业基础不牢固、基础设施不配套、运作机制不灵活、整体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尤其是由于规划的滞后和实施乏力导致出现各乡村旅游项目存在无序开发和层次不高的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尚没有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同时宣传推介力度不强,特色旅游产品匮乏。

  3.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没有达到协调发展,对文化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4.专业人才缺乏。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少专职干部,大多站长为兼职人员,也缺少文艺特长;二是“三馆一团”专业人才严重紧缺;三是非遗技艺后继无人;四是旅游策划人员、营销人员和设计人员等专业人才缺乏。

  二、五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以文化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大力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目标

  1.加快建设文化项目

   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改造睢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场馆建设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排查整治,着力提升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升服务效能。

   2.进一步创新社会文化事业。

一是创新开展文化活动,进一步深度打造“文化睢县”品牌活动。鼓励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舞台的作用,组织精品赛事活动,充分利用民俗及优良传统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

  二是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和服务,进一步完善艺术创作生产的扶持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方式,鼓励支持文化文艺作品创作。

  三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传播。围绕水城自然风光、特产、名人轶事、民间故事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和谋划我县历史文化旅游带、惠济河文化产业带、睢县大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利用、黄河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等项目。

四是推进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村分馆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健全服务网络。

  3.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化。

一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结合我县文旅资源等级和分布,明确文化旅游发展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产品。

二是依托商丘大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以积极靠拢联动睢县北湖景区为重点,推进我县大运河带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继续推进睢县大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利用项目。

三是打造睢县黄河经济带文旅建设项目。借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谋划睢县黄河经济带文旅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宋襄公文化园、睢县通惠渠(睢水)河道修复、睢州故城改造项目等。

四是推进乡村旅游。配合“乡村振兴”,强化“文化+”理念,建设“文化+美丽乡村”,“文化+现代农业”,利用田园景观、村居民舍、乡土风情、农耕民俗文化等资源,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再打造2个以上的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每个乡镇不少于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文化特色村。

  4.再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业项目

一是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创建2-3个A级景区,形成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康养、餐饮、工业、农业等融合的产业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在目前研学基地惠济文化大观园的基础上,再认定2-3个研学基地(凤鸣岛、铁佛寺湖等)。

  三是打造“15分钟文化圈”。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核心,完善提升北苑社区文化中心、董店乡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带动新建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提升,逐步形成以文化中心为点,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效能,积极打造“15分钟文化圈”。

四是培育壮大文化企业,重点扶持惠济文化大观园、白庙土楼工笔画、睢州美术馆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推动周堂乔寨、城郊保庙,云腾生态庄园、平岗周塔、后台闫庄、承匡故城、潮庄芦笋小镇等一批比较有发展潜力的文旅产业业态提质升级。

  5.做好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工作

  一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体系,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加强濒危非遗项目的铭刻记录和影音资料留存工作;加强对乡风民俗的研究;加强非遗场馆建设,提升非遗展演的质量;加强对麒麟舞、二夹弦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扶持;加强对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尊重历史真实性传播正能量的前提下,鼓励大胆创作,讲好“睢县故事”。

二是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行全天候监管,确保万无一失。坚持保护第一、规划先行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善遗址修复保护的各项规划。对已完成修复的建筑,抓紧研究丰富观瞻游览内容,增强吸引力。抢修赵氏祠堂等一批濒危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建设用地“并联审批”,把文物勘探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保护好地下未知文物。

  三是以睢杞战役为主线,以刘庄平民夜校、亓庄豫东中共抗日联络站旧址、王氏三烈故居、中共睢县第一届县委旧址为重点,整合睢县红色旅游资源,科学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并与全省红色旅游做好衔接,提振睢县红色旅游。

6.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

  一是深化“放管服”和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健全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执法监督、暗访抽查、交叉执法检查等综合监管手段,深入开展文化领域市场专项整治以及“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等。

二是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基础数据库,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探索实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023年10月11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