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09200000000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12-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睢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对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号议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 【字体:


平岗镇代表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持续优化乡村文化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一)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且功能齐全,日常免费对外开放。545个行政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部建成,农家书屋全部建成并配套有阅览桌椅、电脑等设施,有线电视信号县域范围内全覆盖,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立起来,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一是连续多年持续打造“文化睢县”品牌“文化睢县·唱响水城”十佳歌手电视大赛、“文化睢县·舞动水城”电视广场舞大赛、少儿舞蹈大赛、“文化睢县·书写水城”青少年书法大奖赛等大型文艺活动相继举办。二是大力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民舞调演、麒麟舞展演、春联义写、元宵灯谜、乡村春晚、图书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三是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与生产生活,组织锣鼓秧歌、农民丰收节、芦笋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四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各种形式的文化文艺团体2000多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三)“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精心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送演出到基层活动,年均送戏下乡演出300多场次、送电影进村3000多场次、送各类演出到基层2000多场次。二是图书馆年均城乡流动服务70多次分馆业务辅导30余,目前已建成26个乡镇图书馆分馆,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资源共享。三是文化馆每年组织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近百期,培训10000余人次。四是依托文化工作者服务基层一线项目,选派文化工作者立足基层,年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1000余人次。

(四)文化创作精品呈现。近年来创作完成了大型现代扶贫戏曲《惠河湾》和新编古装戏曲《锦绣襄邑》两部戏曲以及200多部小戏小品等。剧团和各文艺小分队巡回下乡演出年均2000多场次。《惠河湾》获河南省“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银奖,《锦绣襄邑》获商丘市第四届戏剧大赛金奖、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化优秀剧目奖并入围河南省“中原大舞台”参演剧目。

二、下步打算

(一)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文化设施工程。统筹建设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各类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的阵地作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改什么的现实需要,通过向上级申报等多种方式方法,获得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配套设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把优秀的影视曲艺、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繁荣乡村题材文艺创作。扶持农村题材文艺创作,鼓励文化艺术人才创作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为乡村文艺创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新元素融入,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新生命。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注重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用性,避免成为摆设的尴尬局面。一些村庄配备的单杠、双杆等健身器材和腰鼓、盘鼓等文化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多数成了摆设,形成一种浪费。因此,立足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加强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或乡村舞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依托乡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生的戏曲、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五)开展乡村文化志愿服务。实施文化惠民,积极发展乡村文化工作和志愿服务。成立乡村文化服务志愿者组织,招募乡村文化工作志愿者,充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辅导、培训、活动、专题讲座,加大基层文化人才辅导培训力度,积极培育基层群众文化人才,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六)注重三产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一是要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皮影戏、二夹弦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其知名度,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新时代、新生活。二是要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文旅产业,依托“文化+”产业,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惠及到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重点乡镇、重点村以及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区域,列入旅游景点、景区、旅游线路推荐名录,统一包装营销。

(七)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乡村文化市场监管,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打击违法的非正版书籍和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严厉打击文化侵权、盗版等非法行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整治网络文化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2023年9月20日

联系电话:3116988

联系人:史霞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