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10200000055 发布机构: 睢县卫生健康委
生效日期: 2023-12-2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年度计划总结

睢县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02 浏览次数: 【字体:

睢县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健康睢县为主线,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全县各项卫生健康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省卫生监督工作、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市基本药物知识技能竞赛、卫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妇幼健康、家庭发展(老龄健康)、信访工作、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卫生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县4家县直医院和5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建成了发热门诊,18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发热哨点。严格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对发热患者、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和医务人员睢县卫一律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截止12月30日,“四类人员”累计核酸检测40余万人次,结果全部阴性。

二是医疗机构院感防控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五有四严三同防一检测”措施,堵塞院感漏洞。加强集中隔离点和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实行转运、留观、消毒、医疗废物处置等闭环管理,严防交叉感染。

三是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县乡村流调队伍585支,流调人员1226人。拥有县乡村核酸检测人员2050人。投入近1000万元,加大移动方舱PR实验室建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开展两次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疫情协同作战能力。

四是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做实。制定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及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鉴定、处置方案,做好各类人群的摸底、宣传、动员、组织等环节工作,合理规划接种进度,确保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今年以来,12-14岁人群第一针接种31615剂次,接种率为108%;15-17人群第一针接种24196剂次,接种率为100%;18岁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476560剂次,接种率为100%;3-11岁第一针接种107692剂次,接种率100.69%。

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各级各部门抓好重点人员排查、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控、新冠疫苗接种、无疫小区建设等工作,共同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7月31日至12月30日16时,境外和中高风险及关联地区返睢人员964人,集中隔离21人,居家隔离145人,居家健康监测186人,解除隔离612人。今年以来,我县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发力。学习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和郸城、郏县医改模式。一是是稳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采取“人才流动、服务同质、资源下沉、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医保支付”等系列举措。2021年,2家牵头医院共下派专家骨干和管理人员51人,接诊患者2万余人次;依托医共体双向转诊平台,上转病人2680人次、下转965人次。二是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按病种定额支付工作,目前已确定定额支付病种113个。三是强化基本药物实施监管。推行医疗机构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全县二级医疗机构及乡基层医疗机构基药配备使用比例分别达到51%、77%,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共审核网上采购药品金额2.1亿余元,入库率达100%。强化基本药物使用动态监测,统一县域内药品采购价格。基层医疗机构及县直医疗机构药占比较去年同比下降5%。医疗机构全部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工作目标。

(三)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针对脱贫户和风险监测户,继续落实先看病后付费、不收押金、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免四提一降一补”、人身意外伤害险、30种大病集中救治等健康扶贫政策,防止出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今年以来,共为19.4万人次发放政府提高10%补贴资金902万元,为8.88万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176.4万元;对经各种报销后仍有困难的14名特困群众,实行资金池救助4.7万元。对于435名大病患者,已救治297人,正在救治138人,集中救治率100%。

(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加强。一是传染病疫情防控进一步加强。2021年,共报告和审核传染病疫情2061例,死亡22例,发病率为221.5/十万,死亡率为2.42/十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418例,丙类传染病643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及时率为100%,及时审核率100%。艾滋病、结核病等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免疫规划安全实施。积极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县共有25家预防接种门诊及4家产科接种点。全县新生儿建证率100%,疫苗累计接种率达到90%以上,累计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06例,全部为一般反应。三是基层卫生工作持续推进。从县直医疗机构抽调50名医师组成23个家庭医生履约团队,进村入户开展义诊活动,做到了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收集29名65岁以上老年乡村医生退休领取生活补助有关材料。四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开展。以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为抓手,积极开展健康促进“321”工作模式,抓好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公众健康教育咨询和讲座85(场)次,参加健康教育活动7000余人次,五是综合监管能力不断加强。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加强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六是应急能力普遍提高。县疾控中心、120指挥中心到乡镇开展全民自救互救卫生应急知识技能普及活动,增强基层卫生人员及广大群众自救互救意识。

(五)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一是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持续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二是基层医疗设施进一步改善。范洼、帝丘、城关镇3家卫生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即将完工。建成了40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并配齐了合格村医。三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县中医院肛肠科、骨伤科被河南省确定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县23家乡镇卫生院全部成立中医科,19家建成了中医馆。四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县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二甲”妇幼保健院评审。五是“三项活动”持续开展。将“三项活动”延伸到村卫生室。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认真实施“患者满意提升工程”,通过增设标识、设立健康食堂、暖心开水、卫生厕所、增加便民设施、补充医护及服务人员等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六)妇幼健康和家庭发展工作持续推进。一是民生实事全面落实。2021年,共完成免费产前四维彩超NT筛查6745人,筛查率71%;血清学筛查7125人,筛查率75%;实施新生儿免费“两病”筛查9491人,筛查率99.9%;听力筛查9595人,筛查率101%。共完成妇女子宫癌筛查16106人,筛查率100.66%,乳腺癌筛查16858人,筛查率105.4%。实施农村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累计受益儿童15500人,参加婚前医学检查4128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查3865对。共办理出生证明9200张。二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共审核通过60周岁以上奖励扶助对象4645人、特别扶助对象99人、城镇独生子女对象293人、46—59周岁计生家庭对象2637人,18岁以下独生子女家庭2085人,进一步提升了计生家庭的满意度。

(七)行业形象持续提升。一是法治建设工作赋予新内容。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多项制度,确保执法人员正确履职。二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上级要求,所有审批事项一律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2021年,共受理审批公共场所行政许可525家,办理健康证6566人,老年证265人,医师首次注册139人次,医师变更326人次。护士首次注册177人次,护士变更注册299人次,护士延续注册133人次。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取得新成绩。认真落实重大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全面整治安全生产隐患,行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抓好信访稳定工作,涉艾、自述疫苗受害家庭、乡村医生等六类特殊群体稳定。全国“两会”期间,全县卫生健康系统信访工作稳定。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加强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人员管理,强化院感防控。将传染病医院建设纳入我县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四小门店”监管力度。采取发放《疫情防控指南口袋书》、大喇叭、新媒体等方式,做好社会疫苗宣传。

(二)持续推进医改工作。进一步抓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

(三)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建立体系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提质改造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标准。再建成5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五)持续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示范中医馆建设。鼓励县中医院探索设立名医堂。

(六)持续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持续提升医养康养服务能力,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两筛”“两癌”等民生实事。

(七)持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耗材、医疗服务秩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消防安全、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医疗废物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管理。深入排查矛盾隐患,强化信访稳定,为即将到来的“两节”和北京冬奥会举办营造良好的环境。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