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精彩睢县>休闲旅游>详细内容

圣寿寺塔

来源:旅游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31 08:59:08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圣寿寺塔.jpg

睢县是199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据考古资料证明,先民们很早就在这里点燃了文明曙光。

睢县地处中原腹地,其地理位置优越,历来属兵家常争之地。再者,由于睢县位于黄河下游,历史上黄河凡有决口,睢县必当其冲。所以,尽管睢县历史悠久,但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其间兵燹(xian)频仍,自然灾害不断。导致其地上建筑时兴时废,满目疮痍。所以,目前在我县境内保存下来的清朝以前的建筑物已是屈指可数,明代以前的古建筑更显得是凤毛麟角了。

但是,也许是上苍的眷顾,佛祖的恩赐。目前,在睢县境内竟然还保留着两处宋代以前的古建筑。一处为位于今睢县平岗镇境内的无忧寺塔;二是位于今睢县后台乡境内的圣寿寺塔。其中,无忧寺塔已是残缺不全,仅剩三层,而古老的圣寿寺塔却还完整的屹立在那里,并不断的向后人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

为了让人们了解它的过去,今天我们以物为证、以史为鉴,说说圣寿寺塔所经历的那些故事。

一、圣寿寺塔的起源与发展文化

据史料记载:圣寿寺塔(原名为襄王庙、宿龙寺)位于今睢县西南22.5公里的后台乡闫庄村(原名塔湾村)西北隅,因楚襄王葬于此而得名。在(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建置陵墓》)中有这样的说法:“战国时期,楚败于秦,襄王扩军北行,死于途中。运柩还陈(今河南淮阳)至此,岗高难行,后台葬之......。”其后人为便于祭祀他,在此盖起了宗庙。时人称之为襄王庙。其地被称之为后台岗。到了公元三世纪后,佛教传入我国。再加之古代帝王一向标榜自己是龙的传人;所以,襄王庙又被后人更名为宿龙寺。自此,楚襄王庙的内涵发生了变异,被后人融入了佛教成份。

宿龙寺所处位置地势高耸,原占地面积约有二百余亩。寺内建筑为七进七出,殿宇成排。每座殿宇的大门上沿,各悬有一块金子大匾。从山门依次往后看,分别为“宿龙寺”、“天王殿”、“大雄宝殿”、“讲经法堂”、“丈室”“千佛殿”、“罗汉殿”等。匾上金子书体分别为小篆和隶书;字大如斗,招人眼目。寺内还建有钟、鼓二楼,佛塔林立,耸入云端。寺内寺外,松柏遮天,竹梅相衬。寺前原有一颗千年古槐,身虽朽空,但其内可容几人共坐,其势遒劲,态势奇绝。冬日铁杆虬叉,龙钟姿态;夏日嫩芽勃发,枝青叶翠,令人叹为观之。整个寺院布局严整,错落有致。当年,这里曾是晨钟暮鼓,法事繁旺,晓报齐鸣,佛号阵阵,木鱼声声,释子参禅进香者摩肩接踵,佛前巨大的香炉内香火熊熊,熏风飘渺,半空弥漫,神态各异,恰似趋步云间。

历史发展到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的一个北风怒吼的冬天,寺内突然起了大火,霎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很快就将宿龙寺变成了一片废墟。火势息灭后,僧人们清点人数时,唯独没有发现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弟子们慌忙四处寻找,最终在“讲经法堂”中,找到了已被大火烧了的骨架残骸。他双手合并,似乎还在为这场天灾人祸而祈祷。事后,老方丈的弟子们便到处化缘,动员方圆百里之内的善男信女们募钱募物。在宿龙寺内“讲经法堂”的废墟前,建成了一座九级密檐式砖塔。并将老方丈的尸骨残骸安葬在了该塔的地宫之内。

二、圣寿寺塔由来及其神话传说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老天久旱无雨,灾情严重。贫民百姓饿死无数,暴尸荒野。接踵而来的便是瘟疫,形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皇帝赵佶急得在宫中整日吃斋念佛,祈求祷告,盼望苍天能够尽快降一场透雨,为此,他还大病一场,险些丧命。一日,他在昏迷中梦见有一僧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瞬间既有暴雨倾盆而至。赵佶高喊天上僧人,你是何方高僧?那僧人答道:“我乃京城东南宿龙寺的茶头(既是在寺内负责烧茶的僧人)风波。”赵佶正要前去追赶风波,却被门外的雷声从梦中惊醒了。此时的天空,果然下起了暴雨。次日,他便下旨派人沿汴梁道向东南寻找宿龙寺。钦差们一直找到襄邑(今睢县),终于打听到了宿龙寺的地址。但是,在这座寺院的庙宇内,并没有找到叫风波的和尚。此时,负责这所寺院的方丈说:“前天,寺内少了一尊金身罗汉,我们正忙着寻找呢!但是,至今下落不明。”钦差们闻听此言,顿时觉得此事有些奇巧,便立即催马奔赴京城,将此事禀报给了皇帝。皇帝立即差人传来相国寺的方丈,问及罗汉之中是否有个叫风波的?老方丈深思了片刻说:“风波乃是一位前朝‘疯僧’,传说他曾在相国寺待过,后来云游四海,下落不明了。”宋徽宗觉得此次降雨为宿龙寺风波罗汉相助,并且又使自己的重病得以痊愈,心中十分感激风波罗汉。于是,便立即传下圣旨,重修宿龙寺。并且耗重金铸了一尊很大的风波罗汉像,敬放在罗汉殿里。皇帝赵佶还亲自为该寺书写了许多匾额,将‘宿龙寺’更名为‘圣寿寺’。并且还将当时的钱文定名为“圣宋元宝”以示纪念。

时光穿梭,斗转星移。历史发展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刚刚平定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大脚皇后马腊梅突然患上了乳疾,情况十分危急,宫内御医个个束手无策。朱元璋慌忙下旨,面向全国张榜遍求名医。睢州城内有一位和尚揭下皇榜,并称言他能治好马皇后的病。消息立即传到知州杨时敏那里,他为此先是捏了一把汗,杨时敏心想:“一个出家和尚,一辈子没闻过女人味,他怎能治好娘娘的乳疾?此事如果弄不好,不但和尚的性命难保,就连我这个知州恐怕也要搭进去。”他越想越害怕,立即派人将那个揭榜和尚带到衙门,经过一番仔细询问,方觉得这和尚不疯不颠,思维正常,并且确实掌握有祖传秘方。因此,知州杨时敏便带上和尚立即启程,飞马直奔南京而去。

朱元璋听说睢州来了一位和尚要给娘娘治乳疾,心中大为不悦,暗自责怪睢州知州杨时敏不会办事。并且怀疑他是否有用和尚来揭己的老底,心中越想越生气。但是,又一想,马皇后的病情危在旦夕,如不及时治疗,恐怕今生今世也就不能同床共枕了。因此,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但是,他却限制和尚绝不能接近马皇后,必须在屏帐以外运用悬线诊脉给皇后治病。(这种诊断法,在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我们可能看到过,孙悟空就是运用悬线诊脉法给皇后诊断的病。《西游记》成书于明代,这足以说明在当时确实有悬线诊脉的医术了。

经过和尚的一番高超诊断,马皇后的病情逐日得到好转。朱元璋为此十分高兴,并且要以重金酬谢,和尚不受,又赐予官爵,和尚仍然拒绝。问及和尚现修行何处,方知他是睢州西南圣寿寺内的提典(管理财务、钱、粮库),法号德章。朱元璋听过提典德章讲述圣寿寺的兴衰经过后,对此颇有感触。这时,坐在一旁的马皇后插言道:“万岁,寺院庙宇曾是你的藏身之地,你早就许下宏愿,待到你日后登上龙位,要给所有的神灵重塑金身,重修天下庙宇。今日何不借此机会拨巨银扩建圣寿寺。一则还了您一个心愿,二来也算报答了德章师弟的一个救命之恩。”朱元璋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立即下旨,让户部拿出官银三万两,交付给知州杨时敏迅速督办,扩建睢州境内的圣寿寺。至此,圣寿寺又发展到了一个辉煌时期,成为了中原有名的大寺院。

当圣寿寺的佛光延续到清朝中后期时,他却没有能力阻止腐败的清政府给这个央央大国带来的厄运。此时,中国已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西方列强向中国展开了鸦片战争。中国人民陷入极度的贫困之中。此时,忠实的信徒们依然像往日一样到圣寿寺内祈祷全家平安、天下太平。而其中也有部分因染上了大烟瘾穷得连锅也揭不开了,为了痛快的抽口大烟,他们早已将目光锁定在了变卖圣寿寺内的奇珍异宝上。有的将圣寿寺内的硫金佛像偷出,转手卖给了当时在城乡走动的西方传教士。就这样,睢州圣寿寺伴随着当时的国运,一天天的在衰败。这里的僧人们仅靠部分信徒们的供养已实难维持下去,大多数便开始云游四海,或还俗耕田了。此时,破败的圣寿寺内,开始住满了无家可归的逃难者和身无分文的大烟鬼子。昔日的一方净土,时下却成了避难营。

进入民国以后,其间仍是战火不断,硝烟四起,军阀混战。特别是冯玉祥又倡导“扒寺庙,办学堂,放大脚,求民进。”此时,早已破败不堪的圣寿寺,便成了当时执政者促进教化的活动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圣寿寺内曾无数次云集过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而投身革命事业的进步人士。他们为唤起民众,抗日救国,在此策划过如何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迅速苏醒。其间,他们曾在此设立过抗日游击队临时指挥部。并将该村阎家祠堂作为睢县抗日联合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反动派曾企图把圣寿寺塔放倒,盗窃其塔心室及其他地宫内的文物,当时就挖掉了许多塔砖。活动在这一带的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与敌人展开周旋,一方面又让当地村民把拆掉的砖砌了上去。使圣寿寺塔又躲过了一场劫难。1948年,睢县人民政府由后台阎庄革命老区搬迁到睢县城内,并且很快又做出来重点保护圣寿寺塔的决定。

目前,我们要到圣寿寺去参观浏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剩下这座千年古塔了。该塔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但仍气势雄伟,精神面貌不减当年。

三、圣寿寺塔的建筑结构及文物价值

圣寿寺塔为平面呈三角型的九层密檐式砖塔,塔高19.25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将此塔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有的人曾认为该塔建于唐代,后经专家实地考证,从建筑结构和造型特点上看,应为宋代塔。该塔整体分别有塔刹、塔身、塔心室、地宫组成。第一层檐下有南开拱门,其他各层檐下均用迭梁砖层,檐下用返迭梁砖砌成。六角翘起。一至六层外壁镶嵌佛像和罗汉像,其造型各不相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塔心室为六角形,内壁亦镶嵌有佛像和罗汉像,顶部还装饰有彩绘的宝瓶图案。该塔建筑结构奇特,外部建筑雄伟壮观,造型优美别致,充分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该塔也是印证睢县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另外,该塔所坐落的圣寿寺旧址,原占地面积多达2500平方米。平均高出地面约三米有余。从遗址的断面上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文化层。文化部门的同志曾在此地采集过不少古代遗物。如商代的陶鬲残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剑谱,以及上古时期的鹿角化石等。所以,这里应是一处包括圣寿寺塔在内的双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由文化部拨款曾对圣寿寺塔进行过大修,此次大修共更换佛砖180块,其中,北面38块,西北面36块,西南面24块,南面29块,东南面32块,西北面27块,更换了由塔心柱和瓷钵、宝珠、宝瓶组成的塔刹高达1.5米,由于维修及时,又使这一千年古塔的寿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使人类遗留下来的这一古代文化遗产又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