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解读回应>回应关切>详细内容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发布豫东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管理建议

来源: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01-23 15:43:55 浏览次数: 字号: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4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气温偏高,病源基数大,有利于条锈病等病虫害跨区域流行传播。2025年春季(3至5月),全国大部麦区气温较常年偏高,春季病虫害发生流行期可能提前;中东部麦区降水总体偏少,有利于麦蚜、麦蜘蛛等上升危害;黄淮南部小麦抽穗扬花期易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暴发流行风险高。

  据全国农技中心预计,受秸秆还田等因素影响,引起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镰刀菌菌源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黄淮麦区威胁逐年加重,河南东部麦区病情较重,局部田块病株率达2%—4.5%。黄淮等主产麦区丰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大,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抗性水平低,耐、抗病品种少。2024年黄淮海麦区秋播墒情好、气温高,加之播种量大、长势偏旺、田间郁闭,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据总体预测:2025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5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5.8亿亩次,虫害发生3.7亿亩次。豫东麦区病虫害发生流行风险高,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偏重发生;条锈病中等流行;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麦蜘蛛中等发生。


终审:李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