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120600000029 发布机构: 睢县高级中学
生效日期: 2023-12-0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规划计划

睢县高级中学改革与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历史回顾

在过去的十年间,全体睢中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谱写了睢县高级中学发展史上的精彩华章。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现校区占地345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整体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气势恢宏、风格典雅,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校学生人数从不足3000人增至8000余人,建制班级由20多个增至140多个,成功举行了建校8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了学校80年的办学成就。2005年2月,学校以在全省县级高中中排名第六的优势成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成为睢县高级中学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教学质量屡创新高,本科上线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多名优秀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0余名学生在奥赛和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60余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录取;队伍素质显著增强,十年来,先后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专家、省师德标兵、省优秀教师、省十佳班主任、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多名青年教师在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中获奖;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体育艺术特色彰显,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德育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0余项,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鲜明的学校特色;对外交流日益活跃,迁入新校区以来,学校接待参观考察人数迅速上升,提高了学校知名度,提升了睢县的形象和对外影响力,使学校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一是艰苦奋斗、廉洁勤政的优良传统,二是敢想敢干、勇争一流的争先意识,三是风雨同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四是全员育人、自主自治的德育模式,五是扎实有效、善于创新的课堂教学,六是精细精心、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

二、形势分析

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也在迅速扩大,人民群众对睢县高级中学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睢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对我校提出了要在“十四五”期间创建全国名校的具体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办学水平仍不能适应睢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质量还不能令人民群众满意,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还不显著,特别是名生工程和特色建设还不能让我校立足于“名校”之列,校本课程开发仍不能满足课改要求,德育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学校内涵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三、总体战略

1、指导思想

坚持走“以生为本,以师为先,质量为上”的内涵发展之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完善机制、提高质量。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教育活力。立足校本,大胆实践,培育和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健全师生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激情和学习热情。在名生数上求突破,在上线率上求增长,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总体目标

办学目标:经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精干,管理规范高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灵活,教学过程优化,育人环境和谐,质量效益明显,人民群众满意的全国名校。

培养目标: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具有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发展策略

实施“1255”工程,即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五项改革,五项保障。

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名生数上求突破,在上线率上求增长;把握德育和教学两个重点,解决学生成人成才问题;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学校发展的动力和瓶颈问题;加强队伍建设、教研室(组)建设、党团建设、文化建设和安全预防体系建设,为把我校建成全国名校而努力奋斗。

四、发展任务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解决学生“成人”的问题。

德育要重实际、重基础、重实效,坚决摆脱形式主义太多、目标定位太高,随意性太大的错误倾向。经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基础扎实、形式多样、方法科学、效果明显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德育内容重基础。依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基本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德育方法重实效。全面落实“双量化”的德育常规考核办法。综合采用激励、疏导、说理、启发等多种德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提高德育活动质量。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品牌。真正落实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改革、完善德育考核评价制度,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保障。针对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基于实践的德育研究。

德育队伍重提升。以班主任“8+1”工作团队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青年班主任健康成长,探索建构睢县高级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以加强培训、专题研讨为手段,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由校团委负责,建立健全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自觉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德育网络重建设。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对学生进行以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倡导生活化德育,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养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委员会等社会教育力量,加强综合管理,强化德育效果。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解决学生“成才”的问题。

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培育加强学科特色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按照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的要求,运用模块构建方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通过富有吸引力和特色的课程、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学业、升学等多方面的指导。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坚持以校为本,采取制度规范、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课题带动等多种有效形式,以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鼓励广大教师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研讨争论,允许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沟通、交融,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力争五年内使我校成为在全省有影响的,真正依靠教育科研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科研示范校。

抓细抓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落实,定期开展教学检查、教学反馈工作,完善一套能反映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常规制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法、学法研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组织好评课活动,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管理,并切实做好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

培育和加强学科特色。在实现教学质量全面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彰显体艺特色,力争在升学、竞赛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体育课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普及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传统项目优势,搞好新项目的开发,建设一支国内一流的运动队。开好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提高艺术修养,学校艺术团要创作一批精品,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充分依托教研组(室),培育产生3—5门特色鲜明,在全市叫得响的优势学科。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建立起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符合素质教育方向的、高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强化课堂教法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教材为中心,备课、教学、反馈、辅导等环节环环紧扣,系统构建适合校本教学需求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力争五年内,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到2025年,各学科都应有在全国优质课大奖赛获奖的教师。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更加注重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年本科上线率不低于85%。加强名生培养力度,探索名生培养机制,积极参与高校自主招生,争取高考加分项目,重视体育、艺术特长生培养,力争到2025年,名生工程有所突破,清华、北大名生数量增加到每年2—3人,体育艺术名生增加到4人左右。

3、深化五项改革,解决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和瓶径问题。

适应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学校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强的问题。

管理机制改革。适应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管理模式”活动。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确立学校中长期奋斗目标和年度整体奋斗目标,并将之逐级分解,形成统一、科学、完备的目标体系,对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据此实行奖惩。

办学机制改革。抓住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支持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有利时机,在教育教学、师资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与英才学校建立起相互扶持、优势互补的紧密关系。探索建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集团办学模式。成立国际部,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的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学思结合,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大胆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增强学生科学实验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行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困生的帮助机制。

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以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评价对象,以促成学生成长的基本要素为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水平、个性心理特征,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种需求的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切实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加大奖惩力度,拉开分配档次,实行“优教优酬”。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安全预防体系,奠基学校内涵发展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注重从源头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建立和完善学校安保体系,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采取梯队式培养策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懂教育、会管理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力争经过五年的精心培养,在各学科培养产生一批省内知名的名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教育机制,开展生动多样、富有成效的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师德考核机制,根据教师的师德表现、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等,建立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健全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聘用的重要依据。 完善师德监督机制,认真组织学生和家长评教活动,公布师德举报电话,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师德和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在进行精神奖励的同时,注重物质奖励。引导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同时淘汰一批缺乏责任心、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

提高教师业务技术水平。着眼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围绕能力建设,实行分级分层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提高培训,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国深造,建立校本培训和集中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力争在五年内形成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群体。完善“名师”管理机制,加强对优质教师资源的利用。

加强行管教辅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考核激励,精心设计、开展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和岗位技能竞赛,不断提高行管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着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队伍。促进有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3、加强教研室(组)建设,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研室(组)管理和运行的制度体系,明确教研室主任和教研组长的责任和权利,抓实抓活教研活动,营造团结、和谐、互助的教研氛围,以“研究”搭台,以“目标”引路,以“活动”优化,以“管理”调控,以“成果”压阵,培养教研室(组)的学术气、志气、朝气、正气和底气。通过加强教研室(组)的建设来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党团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学生会工作。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为重点,切实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和领导管理学校的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体现我校特点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加强团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培养,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党校建设,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开展。

5、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以我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依托,充分吸收80多年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把弘扬和培育学校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雅、教学氛围浓郁、体现时代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和谐校园。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大投入,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精心设计、建造含义隽永的校园雕塑群,营造多彩、有序、高雅的校园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设文化长廊,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处悬挂名人名言、校友风采、校风校训,使学校环境更具人文性,进一步凸显学校的人文历史和办学理念。

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规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坚持全面覆盖、与时俱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党务管理四大制度体系和包括人事、教学、安全、卫生、档案、电教、资产等各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狠抓制度落实,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深入推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力争使学校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坚持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和体育节、美育节,举办各种讲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缤纷节日文化,践行灵动体验文化,塑造高雅礼仪文化,校团委、学生会要积极发动广大学生建立学生社团,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构建多姿社团文化,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风采、增长才干的舞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成才动力。依靠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切实发挥“教工之家”的作用,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成立教师读书会,开设人文讲座,聘请知名人士、学者专家和我校退离休老干部来校作专题报告,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增长教师的文化素质内涵。

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弘扬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精神文化,塑造昂扬向上的校风校貌,进一步加强处室文化建设,利用我校的名生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提升学校精神形象。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