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商丘网:夏署光——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发布时间:2013-11-12 08:53:24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他才26岁,却已经干了5年多“村官”。

  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用满腔热血和聪明才智极力为群众谋福祉,换来的是群众对他的交口称赞。

  自入村任职以来,他连年被评为“睢县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2年荣获“商丘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睢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被推选为共青团河南省代表。

  他叫夏署光,睢县匡城乡王池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逞能”思想驱动当了“村官”

  毕业后去干什么?

  2008年春天,面临大学毕业的夏署光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扰,同学们之间关于“找工作”的讨论也从未停歇。和大家一样,夏署光迷茫、矛盾、悲观……去打工?去考研?去西部支教?夏署光一边在郑州四处应聘,一边考虑自己的未来。直到有一天,他听说国家正在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当时决定回家参加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其实是有逞能的思想。”夏署光说,他以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工作应该好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家干点事,在父老乡亲面前“长长脸”,也算出息了。

  尽管这一决定父母非常意外,但夏署光还是说服他们,参加了商丘市大学生村干部选聘考试。结果,通过层层选拔,夏署光成了全国数万名大学生村干部中的一员。2008年9月,夏署光被组织部门分到睢县匡城乡王池村任村主任助理,离他老家有几里地。

  到村任职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改变了夏署光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

  那天,夏署光正在村室值班,两户村民因为宅基地纠纷找到他处理。听了两家人的介绍,夏署光竟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六神无主,调解无从下手。一阵慌乱之后,夏署光给村主任打去电话求助。在村主任的指点下,夏署光首先来到匡城乡国土所查阅两户村民宅基地的登记情况和实际大小,然后到现场重新丈量,再将有争议的部分平均分配,公平处理。经过两天的奔波和调解,两户村民最终按照夏署光的调解意见达成一致,化干戈为玉帛。

  这件事让夏署光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村干部”的理解,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为了详细掌握村里的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夏署光开始逐户摸底走访。走访发现,村里在外地跑出租车的人比较多,留在家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怎样才能把这些闲散劳动力和留守人员充分利用起来,帮他们增加收入?夏署光想到了食用菌种植。组织村民代表到商丘考察时,大家热情很高,没想到回去之后很多人打了退堂鼓。究其原因,夏署光说是村民觉得他太年轻,不靠谱。这让他非常丧气,“打击不小”。

  从毛头小伙到村里的“主心骨”

  看来,要想赢得村民的信任,必须干几件事才行。

  2009年年初,夏署光听说睢县农科所想找一块地搞良种试验。想到王池村西正好有400多亩耕地,夏署光连忙找到农科所,并递交了申请。为了促成良种试验田落户王池村,夏署光又自掏路费,请农科所相关人员到王池村实地考察。在夏署光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协调,良种试验田最终落户王池村,仅小麦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增加了数万元的收入。

  王池村村室和王池村小学一墙之隔。2009年初夏的一天,细雨绵绵,在村室整理材料的夏署光打起伞到小学门口一看,很多学生头顶着书包出来了。为什么不上课呢?夏署光一问才知道是教室房顶漏雨、窗户潲雨。夏署光向村领导汇报后,提出要争取项目,建造新校舍。在乡、村领导的支持和多方努力下,通过一年多的申请、协调,2012年,一座高标准的二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

  为了便于村民抗旱浇地,让村民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2011年,夏署光与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会议,通过“一事一议”形式,商议打机井的位置、眼数、国家补多少、村民集资多少,最终打机井10眼。村民王风高老人说:“以前浇地能麻烦死,光管子就得拉一车。现在好了,地头就有井,方便极了!”

  惦记着村里的“大事”,挂念着村民的“小事”,夏署光的心从未离开过王池村。他说,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去做,就会有动力,就会用心去做。

  说起夏署光,村民王加奎言语中充满感激。2010年,在夏署光的鼓励下,常年在外打工的王加奎建起了养鸡场。夏署光有空就从网上查阅养鸡技术资料,看到实用的信息后,就下载下来给王加奎送去,并帮助王加奎出主意、想办法、找销路。王加奎说,他养鸡每年能挣几万元,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和地里,比出去打工强多了。现在,他正在和夏署光商量扩大养殖规模的事。

  对贫困户的关爱,夏署光说他做到了“尽力”。2011年汛期,贫困户赵世龙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是危房。夏署光劝其先别住,有危险,然后帮忙申请危房补助。拿到补助后,夏署光又组织人员帮赵世龙翻修了房屋。

  一条微博的爱心故事

  夏署光在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顺理成章成了匡城乡名副其实的“编外”电脑文秘。而其负责的“匡城乡团委微博”,曾因一条微博,引来一段感人的爱心故事。

  王池村前街村民王好亮今年已经60岁,长年患病,以捡破烂为生,妻子也患病多年,两个女儿还在读小学,家庭非常困难。2012年冬天,夏署光和村支书陈家永在入户走访时路过王好亮家门口,看到王好亮的二女儿王世双正在整理父亲捡来的垃圾,垃圾堆旁的破凳子上放着作业本。走到跟前,夏署光看到,王世双的两只手已经冻烂,他的心突然像被扎了一下。闲聊中,夏署光问:“双双,你有什么愿望吗?”王世双搓着手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写字能不冻手就好了。”听了这句话,夏署光鼻子一酸,几乎掉下了眼泪。

  离开王好亮的家,夏署光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知道睢县团委正在各乡镇寻找一名品学兼优的儿童进行帮扶,夏署光随即向县团委汇报了王世双的情况。2013年春节前夕,睢县团委副书记徐慧、刘邵华等人来看望王世双,并送来了1000元慰问金和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之后,夏署光在“匡城乡团委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简单描述了睢县团委领导看望王世双的经过。

  “其实这条微博浏览量并不高,没想到一位好心人看到了。”夏署光说。不久,这位好心人通过睢县团委与夏署光取得联系,表示愿意资助王世双姐妹俩读书,每个月100元,直到大学毕业。随后,这位好心人便转送来一张银行卡,每个月按时往这张卡里汇钱。

  2013年3月28日,王世双在写给这位好心人的信中写道:“好心的叔叔,对于您对我的帮助,我充满感激。是您的好心资助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对未来多了一份信心。以后,我和姐姐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也会报答您的恩情!”

  今年春天,在夏署光及村两委的努力下,筹资为王好亮家建造了两间房屋,一家人总算有了一个像样的栖身之所。

  关注民生察冷暖,百姓疾苦挂心间。采访结束时,夏署光提出了农村问题的两个重点:生产力需要提高,留守妇女儿童需要关注。“我想把工作重点放在这儿!”

  ●睢县匡城乡党委对夏署光的点评: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夏署光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引导村民创业致富,帮助村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是王池村两委的得力助手。该同志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政治活动,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夏署光同志思想觉悟高,主动向乡党委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思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2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