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外媒看睢县>详细内容

潮庄镇 驾稳芦笋“火车头” 拓宽群众致富路

来源:商丘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10 08:52:16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素有“芦笋小镇”之称的睢县潮庄镇,在近日公布的全市乡镇综合实力排序中位居睢县第四。

  一个地处商丘、周口交界的小镇,何以获得如此成绩?“这得益于我们坚持驾稳芦笋产业这个‘火车头’,全镇工农产业发展遍地开花。”该镇镇长袁洋说。

  如今,郭庄的芦笋、马元的药材、胡寺的制鞋和砂浆厂、冯庄的蔬菜、赵楼的户外帐篷、船李的养牛、集镇区的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目前,该镇镇域内已发展14家工业企业,规模养殖场20多个,各类商户、贸易公司400多家。

  据了解,该镇的芦笋产业发展于2016年。去年,受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影响了群众种植积极性。为让芦笋产业接续发展,该镇引导种植大户刘傲云投资500万元成立傲云农业专业种植技术合作社,建立芦笋产业园,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种植模式,并出台减免地租、补贴育苗资金、对每发展50亩以上的村委会奖励1000元等各项优惠政策,今年新发展种植面积500亩,全镇芦笋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同时,该镇成立服务专班,在疫情防控政策下,对外运车辆实行对点接送,解决销路问题。

  “干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加上政府支持,只要肯干,幸福触手可得。”郭庄村村民张光辉说,他当初种植了25亩芦笋,现在不但发展到60余亩,还成了芦笋经纪人。目前芦笋收购价格每公斤15元,最高时达到20元左右,按每亩1500公斤产出,亩均年收入3万多元。

  在百草园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金梅介绍,基地现已整合胡寺、马元、张老等3个村的1200亩地,发展败酱草、药牡丹、防风等药材种植。“这些都是抗疫型药材,又因我学的就是中药加工和贸易专业,有资源优势,现在还兼任漯河、濮阳、鹤壁等药材种植基地的技术顾问,销路没问题。只要产得出,就能销出去。目前亩均收入近万元,日用工最多时100余人。”

  该镇树牢“项目为王” 发展理念,招引、服务中国乔丹体育鞋材、嘉伟鞋业、鑫润鞋材、鑫荣鞋业、嘉泰鞋业、拓路者户外用品、耐恒砂浆等企业,其中制鞋、电子、服饰企业已入驻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镇域辖区。

  “我公司2021年6月投资100万元入驻赵楼村,现年产值达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商丘拓路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素芳说,潮庄镇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的亲情服务让她吃了定心丸,入住该镇时,水、电、路、厂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开工生产后又遇洪涝灾害,村党支部书记赵龙信及时组织人员帮助排水,又送来矿灯、食品等生活用品,更加坚定了她在这里安下心、扎下根的决心。赵楼村67岁的残疾人赵西正动情地说:“没想到我这残疾人也能挣钱了,自俺庄建起这个厂后,我和老伴就在这里打工,我每月虽比不上人家6000元的工资,一个月能领到1000多元已经心满意足了。”

  “乡村要振兴,产业做支撑,群众富是根本。”该镇党委书记吴金梅说,潮庄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N +疫情防控”发展理念、“4422”总思路,全面落实“13710”总机制,并以“党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做保障,确立“一区一园引领、一河两路带动、N个美丽乡村支撑” 的大发展格局,加快集镇区建设,加强芦笋产业园仓储、加工、运输等产业链发展,沿蒋河两岸和辖区内两条省道打造出具有生态宜居、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