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外媒看睢县>详细内容

商丘日报:​黄堂村:美丽乡村赛城镇 超市购物“不花钱”

来源:商丘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23 09:22:06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4月14日,载着河南省杂文学会二三十位名家的车子沿着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驶进位于睢县周堂镇北边1公里处的黄堂村。黄堂村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微风一吹,带着点甜味儿的泡桐花清香弥散在空气里。

  曾经的“模范村”

  一度成为贫困村

  周堂镇党委书记刘克伟说,黄堂村总面积约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7亩,总人口1794人,是国家级优质泡桐种植基地。今年的泡桐花似乎比往年开得早了一些,有人提到杂文家宋子牛的散文《又是春老桐花开》,正好应景:“万花纷谢后,不事招展、素面朝天的桐花又悄然绽放了,成为一树树别样风景。”举目远望,果不其然:“在街头在路边,一簇簇一片片,烟云缭绕一般,为大地点燃着暮春时节的激情。”

  黄堂村的自然资源丰富,除了是国家级优质泡桐种植基地之外,还是全省典型的苹果种植基地和银杏茶产业基地。昔日的黄堂村,曾经是全县的“模范村”,拿过几个“全县第一”:是全县第一个实现自来水户户通的村庄,第一个实现家家用沼气的村庄,是县域内第一个拥有拖拉机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村庄……然而由于这样那样的历史原因,黄堂村一度“辉煌”不再,变成了周堂全镇6个贫困村里最典型的贫困村:大片农田闲置、工厂停工,村庄成了“空心村”,道路年久失修,电网线路逐渐老化,生产发展相继停滞。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248户,贫困人口686人。

  改变落后面貌

  重现美丽乡村

  近年到黄堂村的人发现,黄堂正悄然发生变化:不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更可喜的是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基层组织越来越强。

  说起这些变化,睢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韶认为:“这是睢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要求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结果。”

  “绝不能让家乡再没落下去!”在外打工创业见过世面的女青年崔纪连于2013年回到家乡后,在脱贫攻坚战号令的感召下,决心带领乡亲们努力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甩掉贫穷帽子。

 打心眼里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群众就支持。崔纪连担任了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整修道路。“作为一个女同志,崔支书跟男同志一样扑下身子干活,跟俺一起拿着尺子丈量、整修道路,拆除院墙、清理残垣断壁。”说起崔支书干事的拼命劲,一位村干部由衷地翘起了大拇指。经过苦干实干,黄堂村大变样,形成了现在既通公交车又有舒适平坦的“三大道路、八大胡同”村村通公路网的局面。道路修通了以后,该村又逐步完善水、电以及互联网宽带建设,建成了文化广场,使振兴乡村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为保持村容村貌长久美丽,村里让6个保洁员分片区做好环卫整治工作,还与北京首创环卫公司合作配备了100多只垃圾桶放置在各家各户门旁,引导村民逐步养成了定时清运垃圾的好习惯。

  “沿着大路进黄堂,焕然一新真漂亮。路灯林立道宽敞,四通八达经济昌。广播节目天天有,文化广场把戏唱……”黄堂村村民创作的这首打油诗,朴素的语言中透出自豪的幸福感。

  脱贫鼓起腰包

  村民幸福美满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有外在的“面子”,还要有实实在在的“里子”。为了鼓起村民的钱袋子、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黄堂村村委会坚持周堂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讲实话、摸实情、干实事、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广开思路,谋求发展。

  他们采取贫困户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村民翟海仓在村委会牵头帮助下,创办了睢县三联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产业+贫困户”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搞日光温室大棚木耳种植,还配套建设了烘干室、冷藏室等,目前大棚木耳的生态种植已经成为该村带动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该村发展地企结合,采用“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正邦高老庄(河南)农牧有限公司一起实现了市场标准化、产业链条化的生猪养殖产业。2016年年底,黄堂村顺利完成了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实在在地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为提高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感,黄堂村还建起了“心连心”超市。这家超市不用现金交易,凡进入“心连心”超市的受助贫困人员,凭村委会证明,在超市统一建立档案,发放心连心积分卡,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每人每月凭积分可免费领取相应物资物品。

  “只要积极致富、好好做人、参加公益活动,就能加分。在全村美丽庭院文明创建中,俺家第一个完成了庭院改造,村里给积了10分。10分就能到超市换10块钱的东西,邻居别提多羡慕了。”黄堂村村民穆秀荣自豪地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