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外媒看睢县>详细内容

商丘日报:黄堂村:落后村演变成“红旗村”

来源:商丘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01 08:22:00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res01_attpic_brief_副本.jpg

res03_attpic_brief_副本.jpg

 8月21日,一场“退烧雨”让天气格外凉爽。雨后的睢县周堂镇黄堂村,平坦的水泥路上行人稀少,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直立于路两旁,一幅幅墙体彩绘艺术气息浓厚,小公园里的花草显得郁郁葱葱、娇嫩欲滴。

  “近来的雨水这么多,这条河里的存水怎么见底了?”看到穿村而过的小河里“可怜”的存水量,记者忍不住问道。

  “不存水是因为我们村有一条2100米长的下水道,村里坑塘改造时,坑塘里的水就是通过这条下水道排出去的。”村党支部书记崔纪连骄傲地说,“我们村是睢县最早一批有下水道的村庄之一。”

  顺着话茬,崔纪连介绍道,黄堂村以前是周边有名的落后村,从2015年开始,村“两委”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打通了4条主干道、8条胡同,填平了村内5个污水坑塘,建起了村级卫生室、乡村文化广场、村内公园、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对各个街道进行了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共整修村内道路3.8万平方米,种植绿化树木3万余棵,栽植翠竹1万余棵,清理沟河500多米,整治坑塘2万多立方米,安装路灯200多盏。2019年,黄堂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和许多农村的村情一样,黄堂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村里仅贫困户就有247户688人。怎样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开展?

  “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改变现状。”从2016年开始,通过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和乡村两级的努力,该村投资200多万元,流转村里土地900多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98座,种植大蒜、芦笋、辣椒等经济作物,搞大棚食用菌种植,采取“合作社+产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崔纪连说,作为村里的“领头雁”,为了调动村民的投资积极性,她带头承包了20座日光温室大棚,带动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户在这里务工。

  目前,温棚里正在种植的作物是哈密瓜。73岁的孙玉芝每天都在大棚里干活,她的工作是给哈密瓜人工授粉,每月有1600元左右的收入。“年纪大了,闲着也没事干,干干活就当锻炼身体了,还能挣钱,多好。”孙玉芝一脸的满足。

  2018年,黄堂村扶贫车间投入运营,睢县佰福食品有限公司入驻,主要经营饮用水系列和农副食品加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张爱丽50岁,她家因丈夫腰间盘突出被确认为贫困户。张爱丽家离扶贫车间只有50米的距离,她在车间负责纯净水吹瓶、装瓶、包装等流水线工作。“我每天工作10个小时,再加上公益岗位和其他收入,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吃喝不愁。”戴着金项链、金戒指的张爱丽笑得很开心。

  该村的正邦集团黄堂养殖基地占地32亩,年出栏生猪1万余头,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每年为村里带来5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加上500千瓦光伏电站、保鲜冷库、扶贫车间和温室大棚的收入,黄堂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近百万元。

  如今的黄堂村,是睢县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和产业发展红旗村。“四面红旗”的引领,使黄堂村产业旺、生态美、居民乐。2017年该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商丘市“绿色村庄”,2018年被评为商丘市“美丽庭院”示范村。

  71岁的李振中骑着自行车从超市回来后,进入他两室两厅的“小公寓”。李振中的“小公寓”是村里投入十几万元建设的联建房,目前里面住着包括李振中在内的3户贫困户。“我现在也用上了空调。要搁以前,不敢想能过这样的好日子。党的好政策,让我老了老了享福了。”李振中高兴地说。

  “晚饭一碗豆腐脑、一笼小笼包,咱过的也是城里人的生活。”81岁的贫困户李家治和71岁的原村小学退休教师何立志见证了黄堂村几十年的变迁,谈起现在的生活,他们脸上乐开了花,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环村而过的343国道即将通车,村“两委”班子铆足了劲,力争实现黄堂村的二次腾飞。

  相关链接

  黄堂村村情

  黄堂村位于睢县县城东面10公里处,辖2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共有农户557户1794人,其中贫困户247户688人。黄堂村已于2016年脱贫出列,现贫困发生率为0.94%。

  2015年之前,该村生产条件相对薄弱,人民群众增收渠道较少,群众收入较低,村容村貌差,群众素质有待提高。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分析制约黄堂村发展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协调引进项目。如今,黄堂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和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乡风文明和谐,由原来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四面红旗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