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睢县>详细内容

睢县:红绿相宜彰显软硬实力

来源:商丘日报-侯国胜 发布时间:2010-11-10 10:01:49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以睢杞战役纪念馆、阎庄抗日联合革命政府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线路的形成,以五号卫星湖、通幽曲桥、碧波垂柳而引人入胜的绿色精品旅游品牌的包装,无忧寺塔、圣寿寺塔、汤文正公祠等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这些都是睢县做活、做实文化产业的成果。

   5年来,睢县坚持“以红带绿、以绿衬红”的开发模式,深入挖掘、弘扬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凸显了在文化建设上的软、硬实力。

    叫响两张文化旅游品牌

    “平面无风镜未磨,碧玉盘里几砂螺。”睢县之美在于湖、在于水、在于景,北湖下是城、上是湖,这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中都是罕见的,开发生态游那是不二选择。

    靠着北湖水的灵性,睢县的决策者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出五号卫星湖、建成万亩生态湿地,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休闲游等,并在北湖景区建了铁人广场、“凤舞水城”雕塑、万米文化长廊等景观,通过市场运作,走出一条“以水兴城、以城养城”的新路子。

    为整合地方特产、工艺品、文化产品,形成游、购、娱一体的文化产业,实现由历史名城向文化名县的跨越,几年来,该县先后投资近2亿元完成了北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打造以北湖为龙头的从春秋时期到明清时代的北湖文化旅游区、襄陵文化区、“明清街”文化区和汤武故居文化区,匠心独运地打造出了“车在绿中、人在花中、湖在城中、桥在水中”的秀美景观。

    “用绿色留住人,用红色吸引人”,是睢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睢县利用革命老区这块牌子,将境内的睢杞战役事迹陈列馆、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睢杞战役纪念碑、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十八勇士墓、刘庄贫民夜校、阎庄抗日联合革命政府旧址等“组团开发”, 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将红色资源打造成了“红色产业”。几年来,仅红色旅游景点的收入就达600多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绿”、“红”两张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睢县坚持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节会。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国际铁人三项锦标赛、河南省第十届中学生“晨光”体育夏令营和2009·中原水城(睢县)首届北湖旅游文化节这一系列赛事、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带动了住宿、餐饮、旅游、商业、交通、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该县还先后投资100万元,注册了睢县中原水城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传承开发了稀世珍宝鸳鸯转香壶、木雕艺术、皮毛皮革工业制品,精心打造了以北湖风光为主题的折扇、邮册、笔筒等特色旅游纪念品。在2008年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该县参展文化产品20多个,签订项目金额80多万元。

    市场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红红火火

    几年前,政府为县剧院投入扶持资金数十万元,结果却是“越扶越倒”, 经过改革,变等政府救济为向市场要效益,年收入近20万元。

    该县成立了睢县中原水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建立了依托和平台。县广电局实行干部竞聘、员工竞岗、节目竞优、创收竞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使单位的活力与竞争力得到提升。县剧院经过竞争招标、自负盈亏和“文企联姻”等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活动,每年到周边省、市演出300多场次。县新华书店在农村各中心学校成立了20个读书俱乐部,开展多元化经营,年收入100多万元。

    效益激发活力,活力带来动力,先行者的成功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随之在全县推开。数十个文化专业村靠杂技、二夹弦、踩高跷等传统文艺节目,走出家门、走向全国,每年收入1000多万元;睢县女子舞龙队在全国舞龙舞狮邀请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这大大提升了女子舞龙队的美誉度,为今后的市场化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县还立足继承与改革的精神,大力挖掘传统曲艺艺术,为道情、三弦书、琴书、民间大鼓等多种说唱艺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进而使民间艺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