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4050900000002 发布机构: 潮庄镇人民政府
生效日期: 2024-05-0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规划计划

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睢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 【字体:

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睢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阐明未来五年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睢县发展实际,结合国家、省、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精神,编制了《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力推动招商引资,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年均增长12%,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95.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00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2亿元,年均增长19.3%,是“十五”末的2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到59.02亿元,年均增长19.9%,是“十五”末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4亿元,年均增长18.6%;外贸出口总额达到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8.2%。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3:37.8:18.9演进为2010年的36.0:38.5:25.5,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转变。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5年64.5:21.1:14.4演变为2010年56.2:24.1:19.7。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小麦面积达到60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50.5:49.5,拥有许堂葡萄、河堤大樱桃、潮庄辣椒等8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2.5%。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9%。服务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贸餐饮等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1.5%。

——产业集聚水平得到新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口、要素、产业集聚能力迅速增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成为睢县承接产业转移、扩充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目前,集聚区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现代造纸、服装服饰加工、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集聚了龙源纸业、诺尔斯服饰、丰太集团、安琪酵母等一批龙头企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49.25亿元,利税5.8亿元。

——城乡建设呈现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0年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32.4%。先后实施了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建和改扩建公路1297.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启动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十纵十横”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北湖公园、湖滨广场、长霞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就。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二氧化硫和COD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城乡污染治理和绿化力度加大,林木覆盖率达到22.9%。大气质量进一步好转,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90%以上。拥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等城市品牌。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10元,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78元,年均增长10%,分别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个和2个百分点。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小学76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是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县、全省职教强县。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 “铁人三项赛”、“全国冬泳文化节”等重要赛事。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完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解决了2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宗教关系日趋和谐。

总体来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睢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新阶段。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认清形势,科学应对。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后金融危机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大潮,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利于我县更好的借助外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科技进步;二是国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资金、政策和重大建设布局上重点支持中部地区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发展,有利于我县抓住机遇,争取更大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继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拓展,有利于我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四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走的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我县发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基地县优势,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同时,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更趋复杂,各地竞相加快发展,区域间竞争更加激烈,我县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压力。

从我县自身发展看:一是我县位于国家“两横两纵”产业带上,有利于加快融入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承接产业转移。二是我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中原水城”品牌突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是全省职教强县,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回归人员逐渐增多,工种齐全,有利于承接国内外相关产业转移,培育一支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我县经济基础差、总量低、人均水平低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传统农业比重高,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大,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缺口大,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经济开放度低,加快发展任务比较艰巨。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重在”的发展要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基本路径,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把睢县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和全省重要的现代纸业生产加工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和中原水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基地。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睢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一个支点、三大基地”。

——一个支点。即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发挥睢县位于国家“两横两纵”产业带上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把睢县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上经济实力较强、城市规模较大、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支点城市。

——三大基地。即全省重要的现代纸业生产加工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和中原水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基地。以恒兴和龙源纸业为依托,联大联强,推进与江阴新浩纸业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壮大造纸及纸制品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纸业生产加工基地。放大“全省职业教育强县”的品牌效益,联横联纵,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建成全省重要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立足北湖水资源优势,与国家和省体育主管部门、省级以上电视台娱乐节目联合联手,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运动项目,建设完善一批水上体育场馆及设施,建成具有中原水城特色的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基地。

第三节 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睢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

——着力推进经济加快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扩大内需,持续拓展投资增长空间,促进投资与消费相结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加快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

——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和带动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推动睢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

——着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培育壮大三大基地,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着力实施改革开放。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加积极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坚持民生优先,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努力扩大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睢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高一低一提升”,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幸福指数高于周边县(市)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全市控制指标;全县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序中的位次得到提升。

奋斗目标是实现“2333”,即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达到3亿元,城区面积力争达到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具体目标是实现“五个明显”:

——经济总量质量明显提升。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均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2%。

——“三化”协调格局明显优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0%,工业中优势产业规模不断上升,现代农业占据农业主导地位,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0:30。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10%。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

——和谐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镇保障性住房新增面积45万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专栏1  睢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表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生产总值(2010年价,亿元)

   

95.1

   

200

   

12以上

   

预期性

   

2

   

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价,元)

   

12000

   

22100

   

12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5

   

230

   

22

   

预期性

   

4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42

   

3

   

16.1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9.4

   

63

   

16

   

预期性

   

6

   

外贸进出口额(万美元)

   

800

累计3000

   

1330

累计5540

   

10

   

预期性

   

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7

   

三次产业结构

   

36:38.5:25.5

   

20:50:30

   

   

预期性

   

8

   

城镇化率(%)

   

31.5

   

40

   

   

预期性

   

9

   

畜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

   

22.5

   

40

   

   

预期性

   

10

   

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

   

   

1.2

   

   

预期性

   

三、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

   

1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2710

   

19600

   

9

   

约束性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578

   

7400

   

10

   

约束性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4.5以内

   

   

预期性

   

14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3.1

   

4

   

   

预期性

   

15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5

   

6

   

   

约束性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5.22

   

6以内

   

   

预期性

   

1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0

   

95

   

   

预期性

   

18

   

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100

   

   

约束性

   

19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3

   

全民参保

   

   

约束性

   

20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10.2

   

全民参保

   

   

约束性

   

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参合率(%)

   

92

   

100

   

   

约束性

   

22

   

城镇保障性住房新增面积(万平方米)

   

   

45

   

   

约束性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累计20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约束性

   

24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约束性

   

25

   

化学需氧量减少(%)

   

累计10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约束性

   

二氧化硫减少(%)

   

累计10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约束性

   

氮氧化物减少(%)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约束性

   

26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6.66

   

6.67

   

   

约束性

   

27

   

林木覆盖率(%)

   

22.9

   

30

   

   

约束性

   

28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60

   

85

   

   

约束性

   

2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

   

85

   

   

约束性

   

注:规划确定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约束性指标要通过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第三章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原则,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形成一二三产业衔接有序,内部结构合理,城市与产业互为依托,各产业互联互动、相关要素彼此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稳粮和提质增效并重,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种植业向特色高效农业调整,大农业向现代畜牧业调整,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抓好粮食核心区建设

紧抓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机遇,加快《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稳定增长、粮食品质稳步提高,打造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基地县。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等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巩固提升高产稳产田,建设标准化良田10万亩,提高粮食稳定增产的支撑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到2015年,全县优质小麦面积达到小麦播种总面积的8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5万吨。

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加快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油花生、蔬菜、烟叶、棉花、水果、花卉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实施食用植物油倍增计划,重点推广高脂肪、高蛋白花生等系列品种,加快3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建设,提高油料的产量和质量。依托久芳实业等企业,积极发展精细菜、加工菜、野生菜和无公害、保健型蔬菜生产,努力扩大面积,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适度发展烟叶生产,在平岗、孙聚寨等乡镇形成5000亩烟叶生产基地。稳定棉花生产,重点推广双基因抗虫棉和抗虫杂交棉。加快河堤优质樱桃园、许堂优质葡萄、杨天寺优质草莓等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县粮经比例调整为45:55。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

以畜牧业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高效安全为方向,实施现代畜牧业跨越工程,建设全省重要的现代畜牧业养殖加工基地。重点建设以西陵寺、董店、孙寨等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以城关、董店、后台、尤吉屯等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以尚屯、城郊、周堂、蓼堤等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以胡堂、白庙、白楼、董店等为主的蛋鸡养殖基地;以长岗、匡城等为主的蛋鸭养殖基地。新建、扩建榆厢林场等奶牛养殖小区8个,扩建肉牛繁育场15个,新建年出栏100万只白羽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2个,扩建生猪养殖小区40个。完成世行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畜产品加工增值。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

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公司+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运营模式,依托丰太集团、惠民禽业、九兴面粉、久芳实业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和鼓励发展油料、蔬菜、畜禽养殖等专业协会。发挥企业对协会、基地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协会的互助作用和基地的示范作用,吸引农户参加协会和基地建设,帮助农户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难题,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相结合的一体化运作,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价格保护、快捷服务和返还利润等多种形式,建立公司、基地、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合理分配机制,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力军作用。到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其中省市级示范社30家。

五、建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努力搞好优质小麦、花生、蔬菜等品种的试种、培育工作,培育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普及推广良种良法等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建立农业服务声讯台,及时发布政策、技术、市场信息,构建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乡检测站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及安全生产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工作。完善兴农网服务体系,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完成农业机械、基层农技、植保服务、耕地质量监测、水利技术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等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耕地质量监测站、农水技术推广服务站等改扩建,建设具有区域监测功能的县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专栏2 “十二五”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Ø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全县7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3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建设,标准化灌井、田间道路、建桥、修渠、林网配套。

Ø 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化良田10万亩。

Ø 特色高效农业基地。3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5000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河堤优质樱桃园,许堂优质葡萄园,杨天寺优质草莓基地等。新建农业种植特色园区10个。

Ø 五大畜禽基地建设工程。高产奶牛养殖基地:以西陵寺、董店、孙寨为主,奶牛存栏数1.14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以城关、董店、后台、尤吉屯、河堤、白楼为主。优质蛋鸡养殖基地:以胡堂、白庙、白楼为主。优质生猪养殖基地:以尚屯、城郊、周堂、蓼堤为主,生猪出栏数125.5万头。优质蛋鸡养殖基地:以胡堂、白庙、白楼、董店等为主;优质蛋鸭养殖基地:以长岗、匡城为主。新建、扩建榆厢林场等奶牛养殖小区8个,扩建肉牛繁育场15个,新建年出栏100万只白羽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2个,扩建生猪养殖小区40个。

Ø 世行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工程。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粪便处理设施、挤奶站、技术服务站等。

Ø 农技服务体系和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改扩建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耕地质量监测站、农水技术推广服务站等,建设县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及技术人员培训等。

Ø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0万亩繁育示范基地。

   

第二节 着力发展现代工业

按照“横向融合、纵向延伸、内聚外引”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纸业、服装服饰、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领带动睢县现代工业全面发展和提升。

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1、农副产品加工业

以优势品牌培育、承接产业转移、推动集群式发展、培育全产业链集团为方向,拉长做深产业链条。

酿酒、酵母及饲料加工。依托睢州酒业,加强酒精生产,打响睢酒品牌,重塑睢酒形象,加快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原地区重要的酱香型、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加快安琪酵母扩建,大力发展高活性干酵母等系列产品,扩大产品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依托丰太集团等企业,加大无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绿色颗粒饲料和高蛋白饲草料的开发力度,提升饲料加工发展层次。

面粉精深加工。支持九兴面粉等企业,实施生产线改扩建,扩大专用粉、强化粉、预配粉等高档面粉产品生产规模,推动向下游延伸,开发中高端面制品,构建“小麦—优质面粉—中高端面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面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营养强化挂面、鲜切面、方便面、小麦膳食纤维等营养化、方便化、功能化食品。

果蔬饮料加工。依托久芳实业等企业,发展辣椒、芹菜、番茄、食用菌、冻干山药等不同系列的脱水蔬菜产品,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大型脱水蔬菜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脱水蔬菜产品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西陵寺、尤吉屯等果蔬种植优势,积极引进省内外果品优势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果汁、果酒、果醋以及罐头产品,加快开发功能型、方便型、休闲型等新型果品加工产品,形成“果蔬种植—果蔬加工—果渣综合利用”特色产业链。

畜禽加工。充分发挥生态奶牛养殖优势,积极引进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迅速提高乳制品生产规模和水平。依托生猪、肉牛、蛋鸡、蛋鸭等养殖优势,引进国内知名肉制品龙头企业,加大对民祥食品、鑫隆食品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猪、牛、鸡等肉制品加工,全力打造“畜禽饲养—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品链。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丰太集团、九兴面粉、久芳实业等龙头企业通过收购、重组、兼并等手段做大做强,加快完善原料基地、研发设计、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着力创建知名品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培育1~2个中国名牌产品、2~3个河南名牌产品。

2、现代纸业

依托龙源纸业,实施以废纸为基本原料、以包装纸为主导产品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废纸收购规模、保障废纸原料供给,培育大型废纸回收经营企业,优化废纸原料收购网点布局,完善废纸专业物流配套服务,形成健全的废纸回收产业体系。适应造纸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支持龙源纸业加快产品升级,大力发展高强瓦楞原纸、高档牛皮箱板纸和纱管原纸等中高档产品。稳步推进龙源纸业与江阴新浩纸业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恢复5号线生产,延伸上下游造纸产业链,带动包装、印刷、化工、淀粉加工、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10万吨脱墨浆,10万吨杨木化机浆,60万吨白板纸、20万吨玉米加工等项目。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推动“龙源”牌商品浆、白板纸、纸箱、纸杯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加大龙源纸业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彩色印刷企业,发展纸盒、纸箱等包装产品。支持龙源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原料绿色化、产品高档化、产业规模化,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打造全省重要的现代纸业生产加工基地。到2015年,睢县造纸产业规模达到100万吨以上。

3、服装服饰加工业

依托诺尔斯服饰、若男佳人、兴洋皮毛等企业,建设服装工业园,发展壮大运动休闲服装产品加工规模,积极开发衬衫、裤装、牛仔等系列产品,扩大服装产品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服装加工设计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打造区域知名服装品牌。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工艺技术、销售网络等优势,整合服装加工小型企业,提高服装加工产业集中度。通过代理加工、贴牌加工、合资合作、外来投资办厂等方式,积极承接国内外服装产业转移,引进上游纺织面料配套生产企业,完善“原料—面料—服装设计—服装加工”产业链,推动服装加工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式发展。

4、机械电子制造业

充分发挥睢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机械电子“组团式、全产业链”转移为重点,着力培育机械电子制造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发达地区电子器件及整机产业转移,实现在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率先突破,带动整机及其他配套产品的全面发展,形成产业的链式发展。重点支持香港永盛电子城、联能科技PCB板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电动车、机械零部件等。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木材加工

充分发挥睢县泡桐资源优势,加快林业工业化进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木材加工水平,推动由单一板材加工向木制家具、木制餐具、木制装饰材料、地板块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木材加工产业资源整合,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开拓市场。重点完成鼎泰木业的年产20万立方米刨花板、易居门业的年产6万套高档防盗门等项目建设。

2、皮毛皮革

依托兴洋皮毛厂、县第二皮毛厂等企业,推广应用剖白湿皮工艺、后整饰技术、新型皮革转移印花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壮大羊剪绒、马具服饰等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开发汽车坐垫革、家具装饰革、防水防污多功能高档皮革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探索皮革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使用水溶性树脂型鞣剂、新型皮革涂饰剂等环保型皮化材料,促进皮毛皮革产品向多样化、高档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兴洋皮毛厂医用环保羊皮加工项目建设。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按照“四集一转”要求,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纸业、服装服饰、机械电子四大产业,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兴工业城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到2015年,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入驻企业总数达到20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10家以上。

1、着力构建四大产业集群

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产业集群为主要任务,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立足园区产业基础,构建有利于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参与分工协作的区域布局,加快推进现代纸业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服装服饰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园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向园区集聚,吸引重点项目和企业入驻,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增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服装服饰、现代纸业、机械电子四大产业集群,增强支撑带动能力。

2、增强载体支撑功能

完成集聚区6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拉大集聚区框架。建设完善集聚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100万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厂房,建成集聚区自来水厂、中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扩容改造董店变电站。完善集聚区医疗、卫生、餐饮、健身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集聚区绿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集聚区整体外观形象、居住环境和项目入驻的承载能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创业、就业和人口集聚。

3、推动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体系建设纳入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统一建设,完善集聚区管理、技术、信息等服务功能。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互补,完成豆子营等村庄迁移安置,建成牛寨、罗楼二个新型农村社区,提高集聚区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能力,增强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支撑,成为产城互动发展,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4、提升集聚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集聚区按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广应用建设—经营—移交(BOT)、建设—移交(BT)等融资方式,增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能力。按照迁村并点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土地整理储备,增强集聚区用地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集聚区要素聚集、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开辟入驻企业绿色通道,推行企业入驻与群众、政府职能部门“两不见面”工作制,明确重点项目专人负责,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务。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服装服饰、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及现代物流、信息、商贸、旅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特色产业集群。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社会服务资源,围绕民营企业的需求,建立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五、推动两化融合发展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融合。在地区层面,依托睢县产业集聚区,实施“两化融合”试点。在行业层面,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造纸、服装服饰、机械电子制造四大领域,选择丰太集团、龙源纸业、安琪酵母、诺尔斯服饰等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优秀软件、系统集成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努力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实现共赢发展。在企业层面,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专栏3  “十二五”现代工业重点项目

Ø 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强酿酒、酵母及饲料加工、面粉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规划实施一批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九兴面粉厂面粉加工、丰态农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综合加工、安琪酵母、久芳脱水蔬菜厂改扩建、民祥食品加工、鑫隆食品加工、年产5万吨优质花生油、健康食用油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

Ø 服装服饰加工业。睢县服装产业园:建成8-12家服装企业,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8亿余套。

Ø 现代纸业。龙源纸业10万吨脱墨浆,10万吨杨木化机浆,60万吨白板纸、20万吨玉米加工等生产项目。纸制品生产项目:年产纸盒、纸杯、纸碗各1800万只以上。

Ø 机械电子制造业。以轻工机械、电子器件、基础部件为重点,着力培育引进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形成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规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推动香港永盛电子城、联能科技PCB板加工等项目建设。

Ø 皮毛皮革加工。兴洋毛皮厂改扩建和医用环保羊皮加工等项目。

Ø 木材加工。鼎泰木业的年产20万立方米刨花板、易居门业的年产6万套高档防盗门等项目建设。

Ø 产业集聚区。100万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厂房、集聚区自来水厂、中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扩容改造董店变电站。完成豆子营等村庄迁移安置,建成牛寨、罗楼二个农村新型社区。

   

第三节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以优化结构、提升业态、拓宽领域、增加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为支撑的服务业,迅速壮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

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业

1、文化旅游业

叫响中原水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加速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建设中原水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基地。到2015年,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

建设精品景区景点。重点推进北湖景区开发,加快推进中原水城观光塔、中原水城水龙门、睢州水街、袁家山、望母台景点二期、北湖湿地公园等景点建设,大力开发游船观光、水幕电影等游乐项目,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造两条旅游线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着力构建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东西线:西陵汉墓群—刘庄平民夜校遗址—北湖风景区—袁家山(吕祖庙)—明清一条街,打造以文化古迹、道家文化、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线路。南北线:榆厢森林公园—周龙岗文化遗址—睢杞战役龙王店遗址—北湖风景区—无忧寺塔—圣寿寺塔,打造以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线路。积极加强与郑汴洛旅游线路对接,开辟洛阳—郑州—开封—睢县的旅游线路,成为河南“三点一线”旅游带上的节点。

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创新和培育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旅游疗养、旅游地产等新型业态。改善提升紫东苑、中原水城等酒店的服务条件和质量,力争建成5家以上三星级以上宾馆。提升完善睢县通往周边县市道路,升级拓宽通往景区道路。策划开发睢绣、经氏木雕、鸳鸯转香壶、工艺挂毯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推出一批以皮影戏、麒麟舞、睢州佳话、民间传说为看点的文化娱乐节目,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加快现有旅游社整合重组,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集团的合资、合作,培育壮大一批文化旅游企业集团。


专栏4  文化旅游业“十二五”重点发展项目

Ø 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北湖景区完成中原水城观光塔、中原水城水龙门、睢州水街、袁家山、望母台景点二期、北湖湿地公园等景点建设,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

Ø 旅游线路开发。东西旅游线路:西陵汉墓群—刘庄平民夜校遗址—北湖风景区—袁家山(吕祖庙)—明清一条街。南北旅游线路:榆厢森林公园—周龙岗文化遗址—睢杞战役龙王店遗址—北湖风景区—无忧寺塔—圣寿寺塔。开辟洛阳—郑州—开封—睢县的旅游线路。

Ø 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建成5家三星级以上宾馆。

Ø 旅游宣传营销、服务平台。建设睢县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信息网。

Ø 文化旅游产品。策划开发睢绣、经氏木雕、鸳鸯转香壶、工艺挂毯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2、现代物流业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联动发展,构建“货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运转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

加快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依托县产业集聚区,建设食品冷链物流园,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加快建设东关、南关、西关物流园和产业集聚区物流园,重点发展建材、纸制品等行业物流。规划建设一批专业配送中心。

引进培育一批物流企业。通过剥离外包、拓展网络、延伸服务、壮大规模等途径,支持丰太集团、龙源纸业等龙头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到2015年,培育2A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

加快建设物流节点城市。加强与郑州市、商丘市的物流通道建设,实现与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物流网络高效对接,成为陇海经济带上的物流节点城市。

二、积极发展现代商贸和房地产业

1、现代商贸业

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快递配送等先进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建设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到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

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优化商业零售网点布局,加快餐饮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建设,积极引进品牌专卖店、大型购物中心,提升街区档次,促进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互动发展。

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完成东关建材市场二期工程、新城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改造袁山大市场、凤凰名优建材家居超级市场、深圳贸易广场、温州商贸城、凤城农贸市场,配套建设商品交易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提升服务功能。规范发展农村农贸市场,取缔乡镇马路市场,每个乡镇新建一个农贸市场。

加快社区商业和农村商贸业发展。加快建设社区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及餐饮等特色店,合理设置废旧物品回收网点,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到2015年,建设100个农村连锁超市和一批配送中心,实现全部行政村农家店全覆盖。

推进地方品牌食品跨区域发展。支持食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刘氏牛肉、罗阳豆腐干、张家烧鸡等一批老字号餐饮企业通过连锁方式快速扩张,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龙头企业。


专栏5  商贸业“十二五”重点发展项目

Ø 商业街区。规划建设餐饮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特色街区。

Ø 专业市场。完成东关建材市场二期工程、新城区农产品市场建设。改造提升袁山大市场、凤凰名优建材家居超级市场、深圳贸易广场、温州商贸城、凤城农贸市场等。每个乡镇新建一个农贸市场。

Ø 商业网点。搞好“万村千乡”工程,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到2015年,建设100个农村连锁超市和一批配送中心,农家店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2、房地产业

结合城镇建设、旅游业发展需要,遵循复合型、紧凑型、生态型城市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建设住宅、宾馆、商用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网点。调整优化住房供给结构,适度发展一批高档商品房,鼓励发展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到2015年,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结合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推广和规范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适时组建睢县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加快网点建设,设立村镇银行,发展壮大农业(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信贷组织。完善农业担保体系,进一步提升县级担保公司实力,积极发展和规范民间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农业保险、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到2015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到110亿元以上。

信息服务业。加快“三网融合”,拓展网络增值服务。加快丰太集团、龙源纸业等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实现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网全覆盖。

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在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家政、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健身、清洁、托幼养老、就业指导等服务。


第四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建设“新型城乡、宜居睢县”为主题,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到20l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

第一节 大力发展中心城区

围绕“中原水城”城市定位,突出发展中心城区,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上经济实力较强、城市规模较大、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支点城市。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

壮大中心城区。完成《睢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实现城市行政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生态宜居区的差异化与特色化发展。严格执行《睢县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市场运作、综合开发”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南改”工程,分期分批完成老城区城中村及棚户区的拆迁改造。按照“扩大北延、提升内涵、拉大框架、提高品位”的原则,稳步实施城市“北拓”工程,加快新城区建设,实现新城区与产业集聚区全面对接,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优化城市道路网络,改造升级环城路,完成中心大街、振兴大道等主干道延伸,打通文化路、复兴路等断头路,形成“内网外环、顺畅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供气工程和供热工程建设,到2015年,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80%,供热普及率达到70%。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加强城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味。围绕打造“中原水城”,突出城市的经济、人居、生态复合功能,弘扬水文化,建设城市水系景观,完成县城四门的形象开发和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卫生城”为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科技城管、法制城管、人文城管、和谐城管四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格局。


专栏6  中心城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Ø 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升级环城路,完成中心大街、振兴大道等主干道北延,打通文化路、复兴路等断头路。

Ø 供气和供热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供气工程和供热工程建设,使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

Ø 城中村改造。分期分批完成老城区的城中村拆迁改造。

   

第二节 加快发展小城镇

按照城市建设标准,重点支持周堂、平岗、西陵寺、蓼堤、潮庄、长岗6个市级重点镇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生态化发展模式。加快乡改镇步伐,加强乡镇与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新型社区衔接,鼓励农民向重点镇集中。加强镇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到2015年,培育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特色城镇。

第三节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编制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30个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进行撤村并点,规划建设75个中心村和70个基层村。加大空心村整治和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改厕工作,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搞好村庄绿化和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四节 创新城镇化推进机制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部放开县城及乡镇户籍限制,对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市居民的,允许其在10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户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允许其每年自愿选择城市社保或农村社保。

加强城镇社保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安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完善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完善教育、卫生、计生等配套政策,确保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购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权利。将因城市发展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委托流转等方式流转。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建设。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征地补偿标准和土地转让最低价格制度,合理确定拆迁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土地使用权换社保以及征地补偿等政策。


第五章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统筹地方铁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水平,构建内外对接、城乡一体、功能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地方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邢商永地方准轨铁路睢县段,新建一座现代化货运站,提升睢县站区的货运辐射功能。

公路建设。规划建设睢县至连霍高速、睢县至郑徐高铁、睢县至商周高速等快速通道,积极推动325省道改国道,升级改造睢蓼路至郑民高速连接道路。完成30条以上农村公路改扩建,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等级。

场站建设。完成睢县客运总站搬迁和蓼堤、平岗、白楼3个客运服务站的改扩建,新建南关、北关、西关、东关四个客运分站和朱桥、帝丘两座客货运综合服务站,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


专栏7“十二五”重大交通建设工程

Ø 铁路。规划建设邢商永地方准轨铁路睢县段,新建一座现代化货运站。

Ø 公路。规划建设郑徐、连霍、商周高速连接道路;推动325省道改国道;升级改造睢蓼路至郑民高速连接道路;改扩建30条以上农村公路。

Ø 桥梁。建设10座大桥、208座中小桥,改造危桥185座。

Ø 场站。完成睢县客运总站搬迁和蓼堤、平岗、白楼3个客运服务站的改扩建,新建南关、北关、西关、东关四个客运分站和朱桥、帝丘两座客货运综合服务站。

   

第二节 发展经济清洁能源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

电力。在城西、城南和蓼堤镇,各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在尤吉屯、胡堂等乡镇,新建、扩建35KV变电站11座。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用电保障能力。

燃气。配合国家完成“西气东输”中线睢县段供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睢县燃气工程建设,新建改建3~5座加气站,提高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到2015年,城区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产业集聚区和城区为重点,积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积极开发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点支持垃圾发电、龙源牧业沼气工程、惠民禽业沼气发电等项目建设。


专栏8 “十二五”能源保障工程

Ø 电力:在城西、城南和蓼堤镇,各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在尤吉屯、胡堂等乡镇,新建、扩建35KV变电站11座;加强输变电设施建设,五年新增110KV线路53千米、35KV线路42千米,改造35KV线路27千米。

Ø 燃气:配合国家完成“西气东输”中线睢县段供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燃气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

Ø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光伏、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工程,重点支持垃圾发电、年产50万吨秸秆生物柴油、龙源牧业沼气工程、惠民禽业沼气发电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并重,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防洪除涝工程。加快提高防洪除涝河道防洪标准,实施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排涝治理工程,完成惠济河睢县段等重点综合治理项目,到2015年,惠济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农业灌溉工程。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实施井井通电工程,完成三义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等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县新增机井灌溉面积7.5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3万亩。

民生水利工程。加大居民饮水安全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专栏9 “十二五”水利重点工程

Ø 防洪除涝工程。实施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排涝治理工程,完成惠济河睢县段等重点综合治理项目。

Ø 农业灌溉工程。重点推动三义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应急灌溉工程等项目建设。

Ø 民生水利工程。到2015年,解决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第四节 提升信息支撑能力

加快3G移动通讯网络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建设,实现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络“三网融合”。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县信息交换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打造“数字睢县”。加快互联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光纤到村”、“宽带入户”,实现城乡全覆盖。实施数字光电推广工程,加快数字化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


第六章  加快生态县建设

以创建省级园林城为目标,以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为主线,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睢县。

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合理利用能源、土地、淡水等资源,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节约利用能源

实施高耗能设备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节能产品推广等工程,推广空调节电技术、绿色照明和高耗能行业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对电力、造纸等高耗能企业进行改造,淘汰落后用能设备。积极推广节能建筑,大力推进农村节能省地住宅建设。

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85.7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少、用途不变、质量不降。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投资利用强度。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三、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制定城市工业用水定额,积极开展中水回用试点,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对城镇生产、生活的节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污水处理率达到80%,地表水水质达到IV类。

第二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生态建设

加大湿地修复、道路林网、农田林网、水系林网和村镇绿化建设,到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30%。

北湖及湿地修复和保护。加大北湖及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力度,建设北湖湿地公园。

防护林建设。在骨干道路两侧、湖泊周边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在西陵寺、董店等乡(镇)建设名优经济林基地。

城镇绿化。推进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美化、绿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绿地率。

二、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水环境保护。加强惠济河、通惠渠等主干河道综合整治,促进水生生态恢复;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重点推进龙源纸业、丰太集团、兴洋皮革等重点水污染企业实行有机废水集中处理。

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推广低硫煤、洁净煤和其他清洁燃料,逐步淘汰小型燃煤炉。控制工艺废气排放,重点防治造纸、皮革制造等行业的废气污染。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积极推广环保型汽车。

固体废弃物治理。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体系,健全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网络体系。健全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系统,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实施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置工程,加强医疗废弃物、化学废弃物、废弃辐射源等安全处置。

农村环境保护。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小区。调整和优化用肥结构,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建设完善乡镇垃圾中转站,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

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增长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方式转变。抓好资源开发、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利用和社会消费等关键环节,重点支持龙源纸业2万吨废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回用、年产2万吨造纸污泥纸板、年产1000吨塑料再生颗粒、年产5000万块炉渣及粉煤灰砖等循环经济项目。依托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重点打造造纸、酿酒、畜禽养殖粪便循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产业链。加快形成以清洁生产、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第七章  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把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切实解决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在农村、城镇化、政府职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建立有利于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健全农村和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建立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县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和省拨付的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明显增加。

稳妥开展化解乡村债务。根据乡村债务形成原因和“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将债务化解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建立乡镇偿债资金专户,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制止乡村两级发生新的债务。至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债务。

深化供销社改革。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推动农村供销社改革,努力扩展经营服务范围,更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做好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拨、储备、供应和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县农村信用社加快业务创新,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联合,探索建立农户联保、同一区域和行业农民联保互保贷款等新形势。积极推广小麦种子、优质花生、蔬菜等农业安全生产保险,加快探索建设生猪、奶牛、家禽等经营种养业保险。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行“村民参与、村干部承诺”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制度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不断完善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调动农民议事积极性,解决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认真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政府效能

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深入推进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乡镇政府强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等职能。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推行重大问题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真落实基本药物管理、使用和监测等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完善社会办医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和行业的限制,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竞争环境和金融环境,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性住房领域,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优先保障土地供应。鼓励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健全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第二节 发展开放型经济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注重引资与引智、引进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全面提升招商层次。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互利共赢、高效合作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结合睢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等条件,制定土地、税收、水电等优惠和支持政策,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纸业、服装服饰加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的上下游产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升级同步进行。

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系,把睢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二、全面提升招商层次

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招商层次。改进招商方式,完善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通过聚核式招商实现重大项目的聚核效应。坚持国际和国内市场并重,利用外资和内资并重,全方位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积极有效利用内资和外资。鼓励和支持外来投资企业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纸业、农副产品加工、服装服饰加工、机械电子和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外来投资的聚集地。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保障招商项目落地。健全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充分发挥睢县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按照“承接东部,互动双赢”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重点在观念、交通、产业、市场、人才等方面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其它城市的经济合作与联系,大力发展互补性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现代纸业、农副产品加工、服装服饰加工、机械电子等产业发展壮大。

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优势互补、务实互利、开放互动”为原则,围绕现代纸业生产加工基地、中原水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制定专门政策,积极引进知名企业来睢县建立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宽与三大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领域,在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物流贸易、金融市场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第八章  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

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快科技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打造全省重要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第一节 加快科技发展

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在优势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以丰太集团、龙源纸业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培育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推进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支持农副产品加工新技术、废纸高效处理技术等优势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配套技术的开发运用。

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郑州大学、河南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促进兴洋皮毛、诺尔斯服饰、永盛电子等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大科技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科技培训和科技宣传,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科学素质行动,提升科普教育水平,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加强科普网络建设,充实科普队伍,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第二节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河南省教育强县。

重视学前教育。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加快县二幼、县三幼等一批城市社区公办、民办公助幼儿园建设,扶持和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农村新型社区各建1所达到省定标准的中心园(所)。到2015年,幼儿入园率城区达到96%以上,农村达到86%以上。

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体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解决、改善县直学校的办学条件,改扩建县实验学校、县二中,新建县第二、第三实验小学。逐步完善全县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工作,在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加强县聋哑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障残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睢县高级中学、回族高级中学办学条件,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到2015年,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万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争创全国职教强县为目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造完善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睢县第二职业中专和富士康人力资源睢县培训基地,打造省级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到2015年,全县中职、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2万人。


专栏10  教育重点工程

Ø 学前教育。推动县第二幼儿园、县第三幼儿园等城区幼儿园建设,每个农村新型社区各建1所达到省定标准的中心园(所)。

Ø 基础教育。改扩建县实验学校、县第二中学,新建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在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

Ø 高中教育。改善睢县高级中学、回族高级中学两所高中办学条件,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Ø 职业教育。改造完善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睢县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和富士康人力资源睢县培训基地,打造省级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第三节 打造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打造全省重要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以高层次、复合型和高技能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围绕现代纸业、农副产品加工、服装服饰和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进一批紧缺型人才来睢县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技工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组建睢县技工教育集团,推行校企双制办学和弹性学分制教学模式。创新人才评价、选任、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加快建设睢县人才市场,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建立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规范人才市场管理。

做大做强人力资源培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做优做强培训网络,建立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完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和项目,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完成睢县技工学校扩建、5个示范性科技培训实验实训基地、18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县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人数超过1.4万人。

第九章  着力改善民生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的要求,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体育、文化、人口工作和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幸福睢县,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第一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形成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努力拓展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不断扩大省外、境外劳务输出规模。深入实施社区就业工程,拓宽保洁、保绿、保安和餐饮服务、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多种就业渠道。“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劳务输出达到110万人次以上。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两大体系建设,推动就业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效率。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监测体系,完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方式。完善失业救助体系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扩大担保资金投入,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完善农民进城务工和跨地区就业合法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


专栏11  “十二五”就业重点工程

Ø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两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县、乡、村”三位一体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所业务指导,将就业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

Ø 就业技能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重点推动睢县劳动力培训基地、富士康科技集团河南省(睢县)基础人力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就业技能培训达4万人次以上,创业培训500人以上,培养技能人才2000人,紧缺技能人才3000人,培养技师150人。

Ø 劳务输出工程。发展劳动经济,不断提高睢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打造建筑、服装加工、电子安装等劳务品牌。“十二五”期间,全县劳务输出达110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65亿元以上。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各类保障制度,建立有效安全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到2015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参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5万人、0.85万人。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健全社会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制度,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和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提高对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强化政府扶贫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利用以工代赈等方式,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确保8.28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到国家“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政策,解决全县142个基础较差村的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做好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力争5年内解决1万个家庭贫困问题。积极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建立养老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体系,完成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过渡,实现农村养老社会化。倡导和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继续推动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为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与城市低保制度的联动机制。

第三节 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应急指挥救治、妇幼保健、采供血、精神卫生、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认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检测工作,提高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控制机制。

提高医药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加快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公疗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校附属医院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到2015年,县人民医院发展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发展为三级乙等中医院、县公疗医院发展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县体育场馆、乡镇和社区全民健身广场、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水上体育场馆及设施,积极承办国家、省重要体育赛事。


专栏12  “十二五”全民健康提升工程

Ø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工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应急指挥救治、妇幼保健、采供血、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Ø 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工程。重点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公疗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校附属医院等5所县直医疗机构建设;在全县村级卫生组织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卫生室建设活动,到2015年,全县规范化卫生室达到95%。

Ø 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城乡公共体育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积极承接和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加快推进体育馆、乡镇标准化篮球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节 推动文化大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文化名县。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规划建设青少年文化宫、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会展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加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繁荣文化市场。发掘整理丝绸文化和孝道文化,开发创作以锦绣襄邑、宋襄公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打造睢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圣寿寺塔、吕祖庙、睢州故城遗址、汤斌祠等重点文物的保护开发工作。加快皮影戏、二夹弦、麒麟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发展地方史志事业,为社会提供县情服务。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树立经营文化理念,完成县豫剧团体制改革,支持扶持县剧团积极编排演出以睢州佳话、民间传说为题材,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积极扶持民间艺术和社会表演团体,引进外地表演团体,满足本地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五节 提升人口素质和质量

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地方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体系。积极推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实现由单纯控制人口向综合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转变,实现以行政措施和“惩罚多生”向综合应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和奖惩并举转变。到2015年,全县人口总量控制在88.3万人以内,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力度,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县计生服务(县康复医院)一体办公的优势,为广大群众进行全免费体检,低费治疗,满足广大群众婚、孕、产、育、教、养不同阶段的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建立以家庭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干部大学建设。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幸福家庭行动”和“关爱女孩行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

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加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六节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以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矛盾纠纷化解及时、公共安全保障有力和法治环境公正高效为目标,建立民主法制健全、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建立政府协调与社会参与的相互协调、互补、互动的管理新模式。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农村自治机构的基层组织协调作用,推进社会管理中心向基层转移。加强食品、药品、餐饮、文化等市场监管,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食品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络,加大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网吧、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完善监管机制,严格安全执法,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减灾防灾、危机管理等重大事件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平安睢县。


第十章  保障规划实施

 全面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深入实施依法治县,维护法制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公共廉洁执法,加强普法教育。

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积极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转变,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完善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和重大决策前的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三、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重点项目作为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本纲要的重要支撑。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实施并引导企业搞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实现滚动发展,有序接替。政府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时,对列入本纲要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便利措施,在土地、投资和其他审批核准手续上优先办理。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河南省和商丘市的联系沟通,争取国债及专项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资金;加强银企、银政合作,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贷款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的投入。

四、制定完善经济政策

建立完善功能性产业政策,加大对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和引导资金、土地、能源、重要资源等要素向重点培育的三大基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倾斜。严格各种技术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限度发展高耗能产业,限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逐年加大财政对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实施分类指导。本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本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的庄严承诺,主要依靠政府运用公共资源完成。

搞好规划与年度计划衔接。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把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有机结合,将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有序推进各领域发展,确保纲要顺利实施。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由县政府成立纲要实施领导小组,监督检查重大事项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加强纲要实施的社会监督,提高社会参与度和民主透明度。加大纲要宣传和展示力度,及时公布规划进展情况,不断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纲要、共同参与和支持纲要实施的良好氛围。

规划实施调整。本纲要一经批准,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负责对本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的监督检查。本纲要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分析检查纲要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适时调整年度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并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如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需要确需对纲要进行修订时,由县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