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睢县人民政府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4050900000005 发布机构: 潮庄镇人民政府
生效日期: 2024-02-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解读

《商丘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商丘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我市印发《商丘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帮助社会公众和实施单位更好理解该《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必要性是什么?

引入南水北调水源后,我市将形成南水北调水、引江济淮水、黄河水、本地水等多水源联合供水格局,如何从需求侧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从供给侧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并且统筹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亟需进行科学的顶层规划。编制《规划》旨在对我市新形势下未来用水需求分析研判,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同时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规划》涉及的范围是怎么划定的?

本次规划范围为商丘市域,规划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包括梁园区、睢阳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

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近期规划水平年202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2035年。

三、当前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如何?

我市多年平均地表可用水量3.4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20亿立方米,开发率为48.4%。2011年~2020年全市平均供水量为14.8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供水量4.0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7.0%;地下水年均供水量 10.58 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71.3%;其他水源年均 供水量0.2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7%。综合来看,我市地表水资源缺乏,主要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常年深层地下水超采。                    

四、通过供需平衡分析,预计到2025年和2035年我市水资源面临怎样的供需形势?

随着节水水平持续提高,不合理用水需求受到遏制;同时通过除险加固、清淤疏浚、完善配套工程、合理新建工程,巩固增强供水能力,水资源调控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合理刚性用水需求得到有力保证,确定全市各类水源不同规划水平年可供水总量,2025年全市多年平均可供水总量为15.43亿立方米,2035年为17.92亿立方米。

基准年需水总量为17.06亿立方米,供水总量为11.86亿立方米,缺水量为5.20亿立方米,缺水率为30.5%。2025年多年平均缺水量为2.09亿立方米,缺水率为11.9%;2035年多年平均缺水量为 0.91亿立方米,缺水率为 4.8%。从缺水率方面进行综合对比,缺水率在规划水平年将显著下降。

五、针对缺水问题,《规划》制定了哪些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措施?

一是满足用水总量控制要求,扣除非常规水配置量后,不超过用水总量红线;二是优化用水结构,生活用水中引江济淮水、引黄水、南水北调水,实现优水优用;三是实现多源供水,依托南水北调水、引江济淮水、黄河水、本地地表水,多途径有效开源,增加供水能力,提高供水保障;四是压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实现水源置换,严格限制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五是增加污水回用,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生态环境用水及部分工业用水需求,减少污水排放量。

六、《规划》对地下水超采区域采取了什么治理与保护措施?

一是进一步开展地下水置换、地下水回补、开采井封填等工程措施;科学规划再生水利用厂网布局,拓展再生水利用行业;

二是加强全行业节水,将节水融入到取、供、用、耗、排,乃至消费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提高用水效率,引导全民参与节水;

三是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制度,增强地下水治理制度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对地下水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水政监察和公安联合执法体系,组织开展地下水整治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取水行为;

四是健全地下水监测计量体系,合理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点,优化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网布局;

五是强化地下水禁采限采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台账,推动地下水开采日常管理;

六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实施区域地下水用水总量和地下水位控制,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七是推进水价水权水资源税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

八是加强地下水监测设施保护,加大对地下水监测站网设施的保护力度;

九是加强城市、农村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地下水水源井改造提质,对规划区内的地下水水源井进行全面排查;

十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控,大力推动地下水污染分区管理,分析、排查污染成因,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分类防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